当前位置 : 历史档案

曾令他痛苦和牽掛的初戀 发布日期:2024/9/3 来源: 打印

秦海月和王培根從小學到初中都是同學,他們兩家多年前就都住在一條弄堂裏,他倆是從小一起長大的,可說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 初中畢業後,正趕上了上山下鄉運動,秦海月和王培根也很想去兵團當兵團戰士,可去兵團需要政審,因為秦海月的祖父解放前是糧行的帳房先生,她沒能通過政審。去不了兵團,只能去農村插隊。王培根啥也沒想,就和秦海月一起報名到廣闊農村去插隊落戶,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秦海月不能去兵團,王培根也就毅然決然地放棄了去兵團的打算,他不想和秦海月分開。

1969年春天,秦海月和王培根乘坐火車離開了上海,跟隨同學們來到了江西省贛州地區的信豐縣,他們幾十名上海知青被分派在桃江沿岸的馬坑大隊,秦海月和王培根還有另外七名上海知青分在了第五生產小隊,大家臨時住在了生產隊那三間土坯房子裏,中間的那間房子是做飯的廚房。

馬坑大隊是一個有山有水的好地方,山丘不高,植被覆蓋率卻很好,有二分之一的水田能種植水稻,坡地主要種植玉米、谷子等農作物。村子前面還有一片荷塘,夏日荷花盛開,景色特別迷人。

第三年秋天,馬坑小學需要增加一名民辦教師,大隊書記馬玉青首先想到了平時表現最好的王培根,馬書記想讓王培根去學校教書。王培根知道這是馬書記的關照,到學校當老師怎麼也比耕地種田輕松,他很感激。但他沒去學校當民辦教師,卻把這個機會讓給了秦海月。馬書記知道王培根和秦海月是要好的同學,他也就沒說啥。

其實,來到贛州這兩年多的時間裏,王培根處處都關照秦海月,老表們送給他一點好吃的,他自己舍不得吃,偷偷摸摸再送給秦海月。秦海月從心裏感激王培根,但她沒有把感激的話說出口,因為在她心中,王培根就像她的哥哥,是她最親的人。老表們也常和她開玩笑,說她和王培根很般配,就像天生的一對。每當老表們跟她開玩笑時,她不但不生氣,心裏還美滋滋的,因為她發自內心地喜歡王培根。

那年年末,秦海月和王培根還有幾名同學結伴回上海探親過春節,一路上王培根給了秦海月無微不至地照顧和關愛,其他同學也知道他倆的關系,大家都很羨慕他倆。

回到上海,秦海月的媽媽做了好吃的飯菜,專門宴請了王培根,一是對王培根把當民辦教師的機會讓給秦海月表示感謝,二是拜托王培根在以後的日子裏多加關照秦海月。秦海月的媽媽還說:「培根,你和海月是一起長大的,我們對你很了解,你很善良,希望你倆以後搞好團結,相互幫助,你在海月身邊,我和海月爸爸都放心……」言外之意,秦海月的媽媽就是希望他倆以後能一起生活。

1973年春季的一天下午,王培根正在田裏和社員們一起插秧,馬書記突然來了,他沖著正在插秧的王培根喊:「王培根,你上來一下,我有話對你說。」

聽到馬書記的喊聲,王培根慌忙來到馬書記面前,笑著說:「書記,您找我有啥事?」「培根,我上午到公社開會,革委會的劉主任讓我推薦一名插隊知青去公社當文書,我覺得你去公社當文書最合適。待會收工回家你準備一下,明天早點吃飯,騎我的自行車去公社參加考試,看到劉主任你就說我讓你來的。」

一聽是這事,王培根沈思了一下,笑著說:「書記,我好久不看書了,我怕考不好給您丟臉面,要不讓秦海月去吧,她一定能考好,她也適合這個工作。」馬書記明白王培根的心思,指著王培根的鼻子說:「這還沒結婚呢,你就處處為秦老師著想……」

秦海月順利通過了文化課考試,可最終她沒能通過政審,還是因為她祖父解放前在糧行當過賬房先生。錯過了這麼好的機會,秦海月心裏很難受,好幾天都悶悶不樂。

一次到公社知青辦開會,王培根問知青辦的羅主任:「羅主任,秦海月的祖父解放前確實在糧行當過賬房先生,可他是雇工,不是股東,為什麼說他是資本家?」「這個我也不清楚,要問你們上海那邊……」因為王培根和羅主任很熟悉,羅主任還幫他出主意,讓他回上海的時候找相關部門說明情況,或許這事能變通一下。

1974年冬季,王培根和秦海月再次結伴回上海探親,回到上海,王培根找到了在區委當主任的舅舅,他舅舅又托了關系,費了很大周折,做了多方調查和取證,秦海月祖父的成份總算得到了糾正,他不再是資本家了,成了普通工人身份,相關部門還出具了證明。

得知自己再也不是資本家的孫女了,秦海月高興地淚流滿面,泣不成聲,她拉著王培根就去她家吃飯。以後再有招工招幹的機會,秦海月再也不用擔心相關部門搞外調了。

1975年秋天,好運再次降臨到王培根頭上,馬坑大隊得到了一個工農兵學員的名額,馬書記想讓王培根去縣裏參加文化課考試。這可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王培根慎重考慮了一下,他買了兩瓶酒和一條煙去了馬書記家。看王培根給自己送來了煙酒,馬書記笑著說:「培根,你不會是想把這次機會再讓給秦老師吧?」

馬書記一語中的。

就這樣,秦海月到縣裏參加了文化課考試,她順利通過了體檢和文化課考試,也順利通過了各項考核和政審,秦海月成了馬坑大隊第一個工農兵大學生,也是唯一一名被推薦上大學的上海知青,並且回到了上海讀書。離開馬坑那天,秦海月兩眼噙滿了淚水,她很激動地說:「培根,等著我,等我大學畢業了,咱倆就結婚。」

秦海月回上海讀書後,王培根頂替秦海月的位置,到馬坑小學當了一名民辦教師。當教師比下田勞動輕松很多,時間也寬裕,王培根主動擔起了為大家做飯的義務,空閑時間就看書學習,他還自學了高中課程。

1976年夏天,王培根接到了秦海月的來信,秦海月的意思是說她畢業後就得留在上海工作,即使以後結婚了,兩地分居也不是長久之計,她希望王培根重新考慮兩個人的感情問題。秦海月還說,王培根是她的恩人,給了她很多關愛和照顧,這個恩情她都記在了心裏,以後一定會報答這份恩情的。

就這樣,王培根和秦海月的感情畫上了句號,兩個人沒能修成正果。要說王培根心裏不難受,那是假的,只是王培根堅強樂觀,他把痛苦藏在了心底,表面上一點都沒表現出來。

得知秦海月變心了,馬書記非常生氣,他說自己瞎了眼,沒看出秦海月是這樣的人,要知道她這麼不仁義,他絕對不會讓秦海月回上海讀書的。馬書記說要是離上海近,他就去找秦海月說道說道,替王培根討個說法。

很快,王培根就從分手的痛苦中走了出來,他全心全意教書,空閑時間就看書學習,還打算寫一部知青愛情題材的長篇小說。看王培根釋然了,馬書記和同學們都替他高興。

恢復高考後,王培根考上了江西師範學院,大學畢業後分配到贛州一所中學任教,兩年後和同校的一名音樂教師結為夫妻,婚後不久他調到了教育部門工作,直到退休,王培根把自己一生的美好年華都獻給了祖國的教育事業。退休後,他創作的那部長篇小說才出版發行。

退休那年,王培根回上海看望父母,意外見到了多年沒有聯系的秦海月,秦海月多年前就離婚了,她一直一個人生活。說起當年的那些事,秦海月淚流滿面,泣不成聲,她一連對王培根說了好多次對不起。

目前,王培根還生活在贛州,他說在江西生活了多年,已把他鄉當故鄉了。上海雖然是他的故土,可他的兒女都生活在江西,他的朋友圈子也在江西,他想回上海生活也不那麼容易了。前兩年房價高峰期,王培根就把父母留下的房子賣掉了,他說以後再回上海就算是客人了。上海雖然沒有了他的家,但他心裏永遠都會裝著大上海,因為他是在上海出生長大的。

王培根還說,上海還有他的同學親友,有令他痛苦令他牽掛的初戀,盡管秦海月當年辜負了他,他還是希望秦海月生活得幸福快樂!

【文章選自網上,作者:草根作家(感謝王培根先生提供素材)】


    24小时最新动态

    热点排行

    图片新闻

國際日報 (International Daily News)版權所有. 提醒:業者若未經許可,擅自引用國際日報網內容將面對法律行動. 第三方公司可能在國際日報網站宣傳他們的產品或服務, 您跟第三方公司的任何交易與國際日報網站無關,國際日報將不會對可能引起的任何損失負責.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032302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5122353001  X公網安備 450103024350154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X)字003號
©国际日报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