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日报 中国电视
2022年1月5日,中国迎来了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小寒,“小寒大寒,冻成冰团”。中国的古人认为:“小寒,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但很多人根据生活体验认为:“小寒胜大寒,常见不稀罕。”

虽然小雪、大雪节气是因雪而得名,但小寒反倒是天最冷、雪最多的节气。既然小寒比大寒还冷,那为什么还叫小寒呢?是不是中国的古人弄错了?关于这个问题,可能有几个原因。中国古人描述寒冷的程度没有气温这种精确量化的方式,只能根据冰层的厚薄判断。大寒时地冻最坚,古人就认为大寒最冷了。

人们界定寒冷的程度也是基于人的主观感受。小寒时,天气虽然很冷,但人们的耐受力尚可,不觉得已冷到极处。等熬到大寒时,即使气温没有变得更低,人已被寒冷折磨得力倦神疲,可能反而会觉得大寒更冷一些。所以在古人眼中,大寒之寒,更看重的是累积效应。

中国古人信奉“物极而反”的理念,夏季只要开始转凉,就是秋;冬季只要开始回暖,就是春。两个极致季节,巅峰总是在最后。所以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获得了大寒的名号,而最冷的节气只能屈尊地被称为小寒了。

所以判定小寒大寒谁更寒,未必是古人存在谬误,而主要是衡量寒冷的古今视角有所不同而已。

《中国电视》邀您关注更多精彩内容:
https://tv.cctv.com/special/24jq/xiaohan/index.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