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日报 中国电视



吃重阳糕,是中国许多地方过重阳节的传统内容。西汉文献《西京杂记》有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其中的“蓬饵”,便是重阳糕的前身。重阳节吃糕的传统,在以水稻爲饮食肌理的江浙一带保留得最爲完善,寄託着人们对生活美好的憧憬。因爲“糕”字与“高”同音,有着登高、高寿的意思,寓意百事皆高,重阳糕因此被人们广泛喜爱。
在《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中,有着近两百年历史的苏州糕糰店正在热火朝天地迎接重阳节的到来。每到重阳前夕,这里每天要做出十吨重阳糕,才能保证人们的需求。
从一粒米到一块糕,要经历13道工序,选、淘、浸、晾、磨,再由筛子筛出上好的米粉,经过师傅们反复搓擦,这样蒸出来的米粉才能鬆软可口。而重阳糕的灵魂则在于糯米粉、粳米粉和白砂糖的黄金比例。不但原料的配比要精益求精,就连作爲配角的馅料,也要经过炒制,从而更加鬆脆可口。
在重阳佳节里,爲老人送上一块香甜软糯的重阳糕,他们一定会从嘴里甜到心里。
《中国电视》专版邀您关注更多精彩内容:
https://tv.cctv.com/2018/02/24/VIDE6BLADIeDa9vHwnrS3YXb18022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