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江瑞)探访大运河博物馆 图:博物馆内展出的展品 刘江瑞 摄

(孟德龙)江苏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开馆迎客 6月16日,位于江苏省扬州市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内的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正式开馆迎客,吸引众多游客和市民前来参观游览。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总面积约7.9万平方米,内设11个专题展览,成为江苏省扬州市一处文化新地标。 孟德龙 摄

(孟德龙)江苏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开馆迎客 6月16日,位于江苏省扬州市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内的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正式开馆迎客,吸引众多游客和市民前来参观游览。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总面积约7.9万平方米,内设11个专题展览,成为江苏省扬州市一处文化新地标。 孟德龙 摄

(孟德龙)江苏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开馆迎客 6月16日,位于江苏省扬州市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内的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正式开馆迎客,吸引众多游客和市民前来参观游览。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总面积约7.9万平方米,内设11个专题展览,成为江苏省扬州市一处文化新地标。 2 孟德龙 摄

(张孔生)配文《大运河非遗文化园一期建成开放 看! 画家眼中的 无内容

(张卓君)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大运河街肆映射 因运而生)秦淮灯彩展示 张卓君 摄

(张卓君)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世界知名运河与运河城市) 张卓君 摄

(张卓君)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运河上的舟楫) 张卓君 摄
6月16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标志性专案——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在扬州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建成开放。当天,大运河文化发展论坛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建成开放活动在扬州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刘奇葆出席并讲话,省委书记娄勤俭,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政隆会见部分嘉宾。吴政隆和中宣部副部长蒋建国、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饶权分别致辞。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爱军主持活动。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刘佳义,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刘玉珠,中国工程院院士、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设计者张锦秋,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省委常委、秘书长赵世勇,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秋林,副省长马欣,省政协副主席姚晓东,省政府秘书长陈建刚;市委书记夏心旻,市长张宝娟,市政协主席陈扬等市四套班子领导参加活动。
刘奇葆、娄勤俭、吴政隆、蒋建国、饶权等领导同志以及国家有关部委、扬州市负责同志和有关专家共同启动博物馆建成开放。
活动中,有关方面和文艺界人士向博物馆捐赠了百米长卷美术精品《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中国画《扬州胜迹图》、书法长卷《运河颂》、刻纸百米长卷《大运河》、斧劈石盆景《京杭大运河》以及《大运河文化数字资源库》等展品资料,视频展示了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以及大运河沿线省市、世界运河城市支持馆藏情况,并播放了祝贺博物馆建成开放的视频。
在随后举行的大运河文化发展论坛上,单霁翔、张锦秋和北京大学历史地理与古地图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运河志》核心专家李孝聪,分别围绕大运河文化保护与利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设计、鉴古知今以今忆往作了主旨发言。
论坛结束后,嘉宾们兴致勃勃参观了博物馆展览,感受大运河亘古至今的璀璨文化。作为国内首座集文物保护、科研展陈、社会教育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运河主题博物馆,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已征集到从春秋至当代反映运河主题的古籍文献、书画、碑刻、陶瓷器、金属器、杂项等各类文物展品逾万件(套),展览通过基本陈列和各专题展示了大运河的千年底蕴、时代价值、当代形象。
首座“国字型大小” 运河主题博物馆
从空中俯瞰,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造型如同一艘巨型船隻,融入风帆元素,停靠在三湾古运河畔。16日上午,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正式开馆,扬帆起航。
该馆总面积约7.9万平方米,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团队设计,新唐风的建筑融合了传统与现代之美,分为展馆、内庭院、馆前广场、大运塔和今月桥5个部分,是国内首座集文物保护、科研展陈、社会教育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运河主题博物馆。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由南京博物院负责布展和运营,虽是从零藏品起步的新馆,展陈却颇有看头。“我们力求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展现大运河历史文化,彰显大运河的千年底蕴、时代价值、当代形象。”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说。
截至目前,该馆已征集到从春秋至当代反映运河主题的古籍文献、书画、碑刻、陶瓷器、金属器、杂项等各类文物展品1万多件(套),并设置“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两个基本陈列和“运河上的舟楫”“世界运河与运河城市”等9个专题展览,堪称一部大运河“百科全书”。
大运河是流淌的、活态的文化遗产,博物馆也十分注重活化表达和活态传承。在720度全景展厅中,观众可沉浸式观看8分钟的“河之恋”体验展;在“运河上的舟楫”专题展中,观众可登上一艘长约21米、桅杆高15米的“沙飞船”,模拟坐船扬帆远行,感受两岸的繁华盛景;在青少年主题的展览空间中,观众可以玩一场运河版“密室逃脱”——“大明都水监之运河迷踪”……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馆长郑晶认为,博物馆不仅是一流的公共文化服务单位,也是旅游目的地,“在未来的1到2年内,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年游客参观量有望达到150万人次,争取将其打造成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和5A级风景区。”

(张卓君)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运河上的舟楫) 张卓君 摄

(张卓君)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紫禁城与大运河) 张卓君 摄

6月16日,参观者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内参观。 李博
“这是我的设计中最优美的一个博物馆”
——中国工程院院士、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设计者张锦秋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是我的设计中最优美的一个博物馆。”中国工程院院士、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设计者、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张锦秋说。
“将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定在三湾,是因为这里位于古运河文化带与风光带的关键节点,可以充分展示水工智慧和大运河的历史文化底蕴。”张锦秋说。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由博物馆和大运塔两部分组成,在张锦秋眼里,大运塔的设计是点睛之笔。“当时勘察选址时,我便考虑到必须有一个制高点,可以俯瞰运河三湾,加上南边有高旻寺的天中塔,北边有文峰寺的文峰塔,‘三塔映三湾’的灵感便油然而生。”张锦秋说,“大运河博物馆要成为运河流域的标识性建筑,就要与运河有机生成。这座博物馆还要传承扬州古城历史文化风貌,并与现代扬州的创新环境和发展活力相适应。”
大运河非遗文化园一期建成开放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正式开馆,位于博物馆东侧的国家文化公园三湾核心展示园大运河非遗文化园一期工程也建成亮相。
大运河非遗文化园一期的入口,位于大学南路和运博路交会处。入口处建有一个小广场,在广场中央位置,有一个方形区域,这里展示了扬州的雕版印刷非遗文化。方形区域中央有一个门亭景观建筑,四周设计成方形雕版,上面刻有著名的《全唐诗》和《春江花月夜》。
雕版印刷在印刷史上有“活化石”之称,扬州是中国雕版印刷术的发源地之一,是中国国内唯一保存全套古老雕版印刷工艺的城市。扬州藏有近30万片明清以来的古籍版片,并采用雕版印刷出版了大量的古籍线装书籍,成为全国最大的线装书加工基地。2006年,扬州的“雕版印刷技艺”专案经申报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9年,以扬州为代表的“中国雕版印刷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紧邻广场的1号建筑里面不仅有演讲区、文创区,更有艺术长廊。由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主办的《中国艺术家笔中的运河》画展正在这里展出,以期从另一个角度诠释运河之美,并为广大市民和书画爱好者送上一场精品荟萃的艺术盛宴。
记者看到,现场不仅有一幅幅运河题材的画作,更有一幅10多米的长卷。画卷从邵伯湖开始,沿着运河,一直绘至瘦西湖、文峰寺、三湾公园、高旻寺,直到瓜洲古渡公园,进入长江,将扬州的古运河进行了全景式描绘。在这幅画卷中,文峰寺及文峰塔、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及大运塔、高旻寺及天中塔都有亮相,呈现了“三塔映三湾”的美景。
“画展集中展出了30多位国内知名画家在扬州采风创作而成的佳作,市民可透过他们手中的画笔,体会到运河之美。”专家介绍说。
在大运河非遗文化园靠近七里河的一幢建筑内,记者看到,这里展示了扬州众多的非遗文化。雕版印刷是扬州的非遗文化,但不少人却不知道雕版是如何刻出、印刷成书的。在雕版印刷馆内,不仅有各种雕版的展示,更有各类雕刻工具和古籍书本的展示,同时还有大师现场演绎雕版的制作过程。
在这个建筑内,同时还设置了茶文化博物馆、扎染刺绣馆、玉文化漆器馆、金工手作馆,将扬州的漆器、玉器等众多非遗文化进行了展示。
“大运河是中华大地上的文化动脉、经济走廊和生态屏障,推动了中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繁荣,积淀了璀璨的文化,扬州的非遗文化只是其中的一朵浪花。随着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落户三湾,扬州的非遗文化也将被越来越多的游客熟悉和瞭解。”专家点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