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扬州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兴城先兴人”战略,始终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推动“新产业、新人才、新城市”互动并进,一座古代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产业科创和科创产业互促并进的新兴科创之城正在精彩呈现。
10月30日,以“助力高品质发展 助推园区‘二次创业’”为主题的2020中国·扬州“绿扬金凤”创新创业人才发展峰会正式开幕。搭建更优创新平台,转化更多创新成果,营造更好创新生态,彙聚更多创新人才——扬州奏响了“追梦来扬、州到爱才”的时代最强音。
9家单位获“人才集聚示范单位”称号
大会上,江苏数丰水产种业有限公司等9家单位登台,领取“2018-2019年度人才集聚示范单位”奖项。这是扬州市人才工作领域的最高荣誉奖项。
近年来,扬州市委、市政府坚持“兴城先兴人”战略,招才引智、广纳英才,扬州已成为各类英才响往集聚的热土、创新创业的福地。“人才集聚示范单位”自2018年首次评选以来,实现了企业有成长、社会有影响、人才受鼓舞的初衷,显现出明显的品牌效应。
“我们是一家从事罗氏沼虾良种培育及产业化的农业企业。近年来用足用活了人才政策,充分享受了各类人才政策红利,激发了企业活力,也吸引了更多人才留下。”数丰水产种业董事长兼总经理杨国梁告诉记者,企业创业短短四年,如今发展壮大,离不开各类优秀人才的贡献,这与扬州开放的引才机制,贴心的人才服务密不可分。
扬州东升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蕾表示,企业发展与人才发展密不可分,企业将高薪吸引、推动项目合作和提高人才知名度三方面密切结合,使得企业在市场上极具竞争力。“企业走高精尖路线正是与人才合作,双方共赢的成果,企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20位市级引才荐才大使为扬州代言
扬州底蕴深厚、英才辈出,他们心系扬州、关心扬州,为扬州招才引智、招商引资工作提供了诸多助力,是扬州最好的代言人。
据悉,为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企业家、扬州籍“乡贤”的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加大以才引才、以才荐才力度,扩大扬州人才工作“朋友圈”,在前期征集建立2651名在外人才资讯库的基础上,扬州选聘了首批20名市级引才荐才大使。
会上,扬州市向20名引才荐才大使颁发了聘书。值得一提的是,全国人大代表、“乱针绣”传承人莫元花特地为引才荐才大使制作了乱针绣聘书。同时,市人才办颁赠了“绿扬英才卡”,引才荐才大使在扬工作生活期间,可享受免费的扬泰国际机场贵宾通道、公交、旅游景点、体检、图书借阅和就医绿色通道等“五免一通道”服务。
“扬州注重人才培养、人才引进,浓厚的人才和发展氛围,让企业备受鼓舞。”作为首批市级引才荐才大使,扬州北大科技园总经理夏至诚表示,去年11月开业以来,他们已累计引进60多家企业,总产值超7亿元,预计到年底,税收将达到1000多万元。“下一步将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和人才引进的力度,力争用3年时间吸引2000名人才就业,硕士及以上人才比重达5%以上。”
“中航研究生院落户扬州,目前已有150多名硕士和20多名博士在扬州学习。”中航研究生院党委副书记王玉兵说,将加大在扬州的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科研专案申报和科研成果转化力度,培养出更多的高层次创新型专业人才。
智坤半导体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晓东、重庆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葛垚等纷纷表示,引才荐才大使是礼遇,一纸聘书是荣誉更是责任,将积极利用各种资源,多为扬州引进技术和人才。
30个产业人才项目集中签约
2018年以来,扬州市紧紧围绕“323+1”先进制造业集群,依託科技镇长团资源,连续三年建立了科技镇长团“团+组”工作机制,分产业成立产才对接专家组,常态对接、精准服务企业。
“前期我市依託7个产才对接专家组,分产业征集企业技术需求1580多项。”市委组织部相关人士介绍,经近两个月的接洽对接,达成97个产业人才合作专案。
会上,30个项目进行现场签约,包括10个“产学研合作平台项目”、10个“创业项目”和10个“创新项目”。同时,有关企业在本次峰会上面向全社会放榜“卡脖子”技术需求22项、重点技术需求81项,放榜金额最高1250万元。
“我们明显感受到扬州政府对于人才的重视。”江苏天拓龙川数位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司光磊所参与的西门子智慧制造(扬州)赋能中心项目,正是现场签约的项目之一。他兴奋地表示,制造业处在技术转型阶段,人才培养是关键,“我们将脚踏实地做好工作,为扬州发展作贡献。”
7名青年人才代表上台发言
青年人才是创新发展的希望所在,也是城市竞争的活力所在。会上,7名青年人才代表企业家、科技、乡土、工匠、抗疫医护、大学生、海归人才等7类群体上台发言。
为给扬州城市人口结构优化和创新创业生态提升提供更多新动能,扬州探索在创新资源富集的地区建立离岸孵化基地。会上,扬州长三角青年人才双创基地(上海)正式揭牌。
“当前,扬州正处在决胜高水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人才、渴求人才。”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扬州诚挚邀请和热忱欢迎各路英才走进扬州、瞭解扬州、融入扬州,在建设“强富美高”新扬州道路上努力奔跑、贡献力量。
(记者 张孔生 薛舒文 黄静 吴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