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创业,万众创新。6月13日上午,在奔涌千年的大运河畔,在朝气蓬勃的广陵新城,2019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江苏分会场启动仪式举行,向广大的创新创业者发出江苏创业的诚挚邀请。启动仪式上,第三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代表阔步登台受颁奖牌;来自全省的嘉宾满怀激情,分享创新创业的体会和心得。与会人员切身感受到了今年活动周的主题:彙聚“双创”活力,澎湃发展动力。
一组数据 见证扬州“双创”砥砺前行
这是一个展示扬州“双创”成果的舞台。
“将2019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江苏分会场放在扬州,向全省集中展示扬州‘双创’成果,这是对扬州‘双创’工作的认可与肯定。”市财政局副局长罗庆寿表示。
扬州入围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三年来,全市制定了“双创示范三年行动计画”,明确了“双创”示范的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组建了“双创”示范工作领导小组,以实现小微企业蓬勃发展、经济提质增效、产业转型升级。
一组数据见证扬州在“双创”之路上的砥砺前行——
实施“三十证合一”“证照联办”登记制度持续深化,工商登记环节100%在半天内完成,为全省最短;至今年5月底,全市市场主体突破50万户,3年来净增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近14万户;建成并投入使用34个科技产业综合体,总面积达293万平方米,入住企业3109家;建成众创空间48个,其中国家级12个;产业协同创新持续推进,2018年达成产学研专案500多项,3年获批省“科技副总”数全省最高;打造“E融扬州”品牌,先后与18家金融机构开发了20多个金融产品,至2018年底,先后撬动银行贷款142亿元,服务小微企业近1.2万家;构建“政税银大资料平台”,上线39家银行机构,注册企业达到6335家,累计向16支基金出资近6亿元,吸引46亿元的社会资本跟投,引导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一场盛会 彰显扬州“双创”加速度
这是一次分享经验、彙聚活力的“双创”盛会。
在启动仪式上,第三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代表获授牌,江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航空工业渖阳所扬州协同创新研究院赫然在列。
据介绍,江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位于江都主城区,规划面积37.8平方公里,形成汽车及零部件、机械装备、智慧电网等主导产业,拥有工业企业3100多家。其中,创艺985创客街区已被认定为国家级众创空间,目前入孵企业43家、团队3个。“下一步将科学制定企业入驻的前置条件,强化入驻企业的考核工作,推动科技综合体规范化运营,鼓励、引导、支援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工作,全年力争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3家,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至2家。”该园区管委会主任王海军说。
近年来,扬州把航空产业作为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开放式创新的主领域、建设新兴科创名城的主方向,着力打造有持久竞争力的航空产业集群。今年3月份,航空工业渖阳所与扬州市合作建立航空工业渖阳所扬州协同创新研究院。在昨天的仪式上,中国航空研究院院长孙聪院士的扬州工作站也正式挂牌。
“航空工业渖阳所扬州协同创新研究院从项目签约到挂牌运营,仅用时三个月,扬州举全市之力推进专案建设,创造了令人讚歎的‘扬州速度’。”航空工业渖阳所副所长、扬州协同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鹏表示,孙聪院士工作站正式挂牌,扬州航空技术研究中心也在筹建中,一批行业有影响力的企业都将落户扬州。
一声号角 鼓舞扬州“双创”再出发
这是鼓舞创新创业再出发的号角。
今年的“双创”活动周将持续至6月19日,期间,全省将同步发动各地、各部门、企业、高校、社会团队、街道社区、广大创客等在当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扬州将围绕成果展示、会议论坛、文化传播、项目路演、群众竞赛、专业服务等形式,开展50场各类“双创”活动,集众智、汇众力,最大限度释放社会各界的创新创业创造新动能。
6月19日,创客邦·广陵(企业)峰汇创新创业园举行培训讲座,邀火炬孵化总部申报专家作中小企业科技政策解读,以及资深律师讲解“如何降低劳动败诉风险”。
火炬孵化是中国专业的O2O园区运营服务商,广陵创客邦、江都创客邦都是火炬孵化旗下的众创品牌创客邦在扬州的连锁布点。其中,江都创客邦从2016年4月运营至今已累计孵化60多家创业公司。
创客邦园区部项目经理步康介绍,2019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江苏分会场启动仪式的举行,给创客邦发展增添了信心。“下一步,创客邦将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产业加速器’的全链条孵化服务体系,提供更专业、更周到的服务,帮创业者快速成长。”
一项政策 打造成果转化全链条
入选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以来,为加快推进新兴科创名城建设,扬州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扬州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强化产学研合作、建设技术产权交易市场中间服务平台、完善科技创新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引进转化科技创新成果……一套“组合拳”推动了科研“创新花”结出经济“发展果”。
去年10月,扬州考察团赴广州深入高校院所,深化与广州的科技、人才和产业合作。一场恳谈会下来,39个项目集中签约,一大批高校院所项目将在扬州落地。当天,邗江扬子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院先进材料研究所副所长晏义伍正式签约,未来双方将合作研发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环保型新能源汽车内饰。而这只是扬州成功连结上科技创新资源“蓄水池”的一个缩影。
科技成果转化离不开技术、人才、资金的支撑,对扬州而言,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借智借力显得尤为重要。多年来,扬州实施“科教合作新长征”“科技产业合作远征计画”,每年由市领导带队赴5个以上科教资源集中的国内城市或境外地区拜访大院大所,推动与大院大所的务实合作,积极引进人才、技术、成果、研发机构等科技创新资源,推动扬州科技工作“走出去”,将优质创新资源“引进来”。目前已在北京、上海、西安、武汉以及德国、俄罗斯、以色列、韩国等国内外创新源头和科技高地,组织对接活动上百场。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关键的“最后一公里”在于企业这一科技创新的主体。今年扬州发布科改“22条”,为科技人才“解缚鬆绑”,充分激发各类主体的创新激情和活力,建立了科技成果转化勤勉尽职制度等容错机制,不断激发科研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扬州还出台了市科技创新“28条”和智慧财产权“13条”乾货政策,设立每年1亿元规模的创新券,为企业创新发展助力、减负。
目前,扬州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已突破1000家,省级以上“两站三中心”573家,大型工业企业和规上高企研发机构建有率达9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从2013年的40.2%提升至今年一季度的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