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上午,“扬州书画三百年”特展在迎宾馆华芳园拉开帷幕,百余件石涛、李寅、郑板桥等代表作真迹集中亮相,系统展现了清初至民国三百年间扬州书画的整体风貌。下午,专家学者还就扬州书画三百年间的发展作论坛研讨。一场书画雅集,一次思想交锋,为扬州书画爱好者带来了精彩的艺术盛宴。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4月13日,其间,还将开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主题学术报告、专家导览等活动。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文化部原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励小捷,副市长刘禹同出席开幕式。
一场书画雅集,串联扬州书画三百年
走进展览现场,阵阵墨香扑面而来,带着厚重感,又夹杂着清新之风。随之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朴实又不失文化韵味的屋子,“大涤草堂”四个字将参观者拉进书画巨匠石涛晚年在扬的生活场景之中。
再往裡走,如入书画盛境,屋内展出的六件作品均为从海外征集到的石涛真迹。其中,《杜甫诗意册》十开,为张学良将军旧藏,曾是其心爱之物,多年随身携带,锦套由张夫人赵四小姐亲手缝制,该作品为石涛寓居扬州时期的扛鼎之作。此外,由台湾画家黄君璧收藏的《竹西之图》卷和美国藏家收藏的《邵伯帆影图》《竹西雅集图》,都是石涛晚年居住于扬州时,以扬州的人文风物为蓝本而创作,是研究扬州清代文化的重要资料。
环绕着“大涤草堂”,从清初李寅到清中期的“扬州八怪”、扬州太守伊秉绶,到清后期的王小梅、陈崇光,直至民国的吉亮工、陈康候等众多名家的作品依次陈列,一幅幅作品串联起了扬州书画三百年的历史脉络。
“经过全球征集,此次展览共精心挑选出百余件扬州书画三百年间、来源可靠的真迹精品进行集中展示,部分重要作品为北美和欧洲收藏家的藏品,首次在国内展出。”南京博物院副研究员庞鸥介绍,此次展出的“扬州八怪”作品精而全,共有45件,仅“扬州八怪”代表人物之一郑板桥就有11件。
值得一提的是,郑板桥作品中行书《满庭芳》,高达4米多,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参差错落、疏密有致,犹如银河珠瑚泻池,气势俱贯,是目前可见郑板桥存世尺寸最大的书法作品。
抚摸先辈脉搏,感悟标新立异艺术追求
上午10:30,短暂的开幕式结束后,展览正式对公众开放。展厅内虽人头攒动,却鸦雀无声,参观者多在画作前驻足,他们看的是先辈大家们的笔锋笔法,品的是扬州画派的创作精髓,悟的是扬州画派绵延三百年的传承脉络。扬州画派领异标新的艺术追求犹如一汪清泉,在参观者的心头荡涤。
沿着清初直至民国这条横跨三百年的时间轨迹走下去,扬州女画家姚丹辉几乎在每一幅作品前都停留许久,细细观摩。“看着这些作品,如同抚摸着三百年前书画先贤们的脉搏,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做学问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经年累月的积累与沉淀。”姚丹辉说,这也警醒当今的艺术家要尊重传统,戒掉浮躁,静下来思考如何继承传统、发扬传统。她感歎,此次展览对于扬州的书画家们来说,是一次绝不能错过的学习机会。
扬州文化学者韦明铧对蓝瑛的一幅《蓝瑛画维扬舟次》格外感兴趣,他反复端详画中的情境,并拍照记录,“蓝瑛是明末浙派画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崇祯年间曾在扬州一带活动,这幅作品应该就创作于当时。”韦明铧说,《蓝瑛画维扬舟次》的视角是在舟楫上仰望城内风景,高处的建筑、山石、树木均有呈现,“这幅画可以看出写实的基础,对研究扬州地方文化、园林史有着弥足珍贵的意义。”
扬州装裱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卜继宗不仅是参观者,更是此次画展的藏家之一,他为画展提供了鲍娄先、陈康候等清末民初的扬州画坛大家作品,“将扬州书画三百年的作品一起陈展,可以清晰看到扬州画派一脉相承的艺术精神。”卜继宗介绍,鲍娄先的画中充满生活趣味,而陈康候的用色极为大胆,都值得反复推敲,“扬州画派绝不仅是‘扬州八怪’的代名词,在‘扬州八怪’后,仍有大家涌现,他们继承先贤传统,开拓创新,是扬州画派重要组成部分。”
碰撞思想火花,探寻扬州画派源起、发展
当天下午,在以“扬州书画三百年”为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海内外知名美术和文化史学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清代扬州绘画的起源、继承和发展各抒己见。
“康熙盛世”时期的扬州有“海内名士,半在淮扬”之说,“扬州八怪”继承和发展前人画风,将传统文人画从脱离现实、逃避现实引向关心现实、注重现实,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丹青作品。
“‘八怪’并非一说,也不止八人,展览展出的就有十五人。他们标新立异,把标举‘士气’的文人画推广普及到民间,形成了一个影响深远的画派,但扬州画派并不只有‘八怪’。”著名书画家、书画鉴定家、美术史论家萧平说,清初,扬州与金陵、新安并为画坛革故鼎新派的基地,石涛、程邃、查士标等大家居于此,活动于此。艺术大师潘天寿说:“石涛开扬州”,石涛的实践与理论,孕育了扬州人对于文人艺术的审美情致,促成了“扬州八怪”的划时代辉煌。
“此次展览不只是着眼于‘扬州八怪’,而是把目光放至清初至民国间三百年的时间维度。这是以豁达视野,从扬州对传统的继承、转化及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系统思维的课题。”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薛永年说。
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肖燕翼,则将这三百年间的扬州绘画和宫廷绘画、宫廷收藏进行比较。他说,“扬州八怪”之一的李鱓是“八怪”中唯一曾供职于康熙身边的画家,身边多是备受推崇的宫廷画家,但他在罢官回到扬州之后,画风、技法却深受石涛、高其佩等人影响,终成自家风格,“相比于宫廷画家,扬州画派这些接地气的画家、作品,反而变成了富有生命力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