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专版 >> 魅力扬州
萌猪扬城闹新春,欢喜文明过大年
2019年02月13日 02:01:03 作者:国际日报 来源: 字号 打印 关闭

一、萌猪闹春,欢喜过年

猪,是人们最熟悉的动物之一,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猪,体态浑圆、憨态可掬、性情温驯,在人们心中是诚实质朴、富贵吉祥的象征。在扬州,有这样一群古老的小萌猪,它们承载了扬州的历史沧桑,记录着这座城市的千年传奇。

(一)文物 

1、龙虯庄猪形陶罐。早在9000年前,人们就已经开始驯养猪了。而在扬州出土的最早的猪文物,便是来自龙虯庄遗址的9只猪形陶壶,距今已有6000多年。这9只小陶猪大小不一,造型各异,有的龇嘴睁眼,有的抿嘴拱鼻,有的眯眼憨笑,生动逼真。陶罐的口设在猪的背部,既实用,又美观。

萧后墓裡也出土过一群陶猪,这些猪富有动感,但是造型和我们现在看到的猪并不一样,考古人员表示,可能这是当时野猪的模样。“进入唐代以后,猪的形象更加世俗化,加之社会文化的日益丰富,也让猪的艺术形象包含了更多的故事性。”扬州博物馆馆长束家平说,最早出土的猪还保留了鬃毛、獠牙等形象,而进入唐代后,这样的形象愈发减少,这说明我国对猪的驯化过程也在不断进步。

2、唐代猪首人身俑。一件唐青瓷猪端坐,头为猪的形象,而身子则为人形,双手在体前交握,造型精緻传神,形态颇有威严。这是2018年从西湖经九路出土的一件藏品,和它一起出土的是全套的十二生肖唐青瓷生肖首人身俑,而这也是扬州地区唯一发现的如此完整的全套生肖瓷俑。束家平介绍,将头做成生肖形,身体做成人形,联手都是做成人手的形状,这是唐代生肖俑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

3、东汉绿釉猪圈。扬州博物馆馆藏的东汉绿釉猪圈,是“猪文物”中的“有房一族”。一隻小猪卧在猪圈内,猪圈上面是一座小屋子,屋檐、窗户一应俱全。束家平介绍,陶猪圈是汉代墓葬中较为常见的。他说,陶猪圈是猪圈和厕所一体的建筑模型,厕所与猪圈合并处理,做到了对排泄物的有效处理,同时增加了猪食料多样性,是先秦及汉代养猪理念的极大进步。

4、西汉猪形玉握。扬州博物馆馆藏的西汉玉猪握,高2.8釐米、长11.4釐米、宽2.6釐米,1984年在邗江杨寿镇李岗村宝女墩新莽墓出土。其玉质晶莹,造型圆润丰满,用“汉八刀”技法雕出几道宽阴线,简练地表现猪的双耳、四肢等各部位轮廓,形态生动,线条简洁流畅。

(二)非遗猪

扬州博物馆正在展出的“金猪纳福——猪年艺术展”共有50余件(套)匠心独具的剪纸、刺绣、花灯猪,以及自然意趣的雨花石猪,让人看来妙趣横生。

展厅内,一排红色的剪纸作品令人眼前一亮。这些作品都出自扬州工艺大师熊崇荣之手。整场展览共展出熊崇荣创作的近百幅剪纸作品,形态各异的猪在他的妙手裁剪下栩栩如生。

扬州刺绣大师陆俊俭自2015年起,指导扬州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们学习刺绣。今年,扬州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们也带来了精緻的刺绣作品,极具民俗意趣和地方特色。

此外,春节期间,参观者可以在扬州博物馆一楼亲自操作,刷印一幅传统的生肖猪雕版画,感受传承千年的雕版魅力。

(三)地名

提起扬州带“猪”的地名,“猪草坡”这个名字一下子跃至眼前。这个看似奇怪的小巷名,源于当时人们的口误。

其实猪草坡的原名叫贮草坡,是个贮藏驳运柴草的地方,南门外的老人们都知道,只是以讹传讹便变成了今天的名称。如今,站在南门外街的响水桥上,还隐约看到猪草坡当年的痕迹。

古代扬州人民生活所需燃料常取自于湖草和江柴。湖草来自于邵伯湖滩,由湾头经黄金坝入城,便益门内的大草巷便是主要集散地。南门外曾是扬州重要的关隘,装载柴草的大小船隻纷至沓来,河滩边逐渐形成贸易市场,贮草坡就此成了扬州有名的柴草码头。 “坡上为南门街之西,多屋舍以寓芦商”。清人李斗这裡说的坡即是贮草坡,多屋舍以寓芦商,即是馆也。可见,猪草坡乃是贮草坡,是堆放草料的地方。

二、为爱夹菜,文明过年

扬州市“为爱夹菜 我用公筷”大型春节公益活动启动后,引起了全省多方关注。全省多家饭店积极回应“公筷行动”,这次公益活动,已经成为一个文明过春节的热门现象,逐步推向全省乃至全国。

(一)上百为爱夹菜”视频发布

在腾讯微视#为爱夹菜#话题下,已经有上百条视频。“为爱夹菜”的一个个画面,让人倍感温暖。 “太太,您多吃点。爷爷、奶奶,你们也吃菜!”腾讯微视网友@扬州师傅上传的一则小视频裡,邗江区杨庙镇赵庄村吴在山烈士家裡,老伴刘德兰和儿子吴慧金夫妇、孙子吴海棠夫妇及曾孙女吴诗琪,四代同堂,吴诗琪拿起桌上的公筷,毕恭毕敬地给长辈们轮番夹菜。“长辈们先吃,夹菜用公筷!”吴诗琪笑着说。

“长辈先吃,这块我给您夹。”每年年三十,福利院的工作人员都会陪老人和小孩共度除夕。昨天,饭菜热腾腾、香喷喷,满屋子喜庆温暖,工作人员不停地用公筷给他们夹菜,关切关爱之情溢于言表。

(二) 全省热闹

 “现在过年在外就餐的人越来越多,图的是热闹。”淮安富力万达嘉华酒店餐饮负责人说,公筷公勺上桌,更加乾净卫生,是中国饮食文明的传承。“这么好的活动,我们也要积极参与。我们将配备公筷公勺,方便客人使用,促使大家养成文明就餐习惯。”

除了这两家饭店,多地的10多家饭店也积极回应,如南京金奥费尔蒙酒店Altitude全日餐厅、荣华轩中餐厅、温哥华扒房、番熹锅物料理、郭家大院,常州御水温泉度假酒店、盱眙于氏餐饮虾神龙虾店,连云港滷味牛肉锅、云海听涛大酒店等。

腾讯大苏网用户运营中心总监龚天一介绍,腾讯微视上,#为爱夹菜#话题在前天晚上一经发起,就有超百人关注、跟帖。“全省网友对于‘公筷行动’回应都比较积极。现在是新年,全家团聚时注重用餐文明,是中华孝道的传承和体现,更符合中国的‘家文化’。”

(三)香港客人点讚扬州文明用餐

“在扬州吃饭特别开心,除了淮扬菜做得好外,用餐时还有‘长者先动筷,夹菜用公筷’等文明规矩,最合我等香港大叔心意。”这是去年下半年刊登于香港《大公报》的一段文字,文章题为《扬州“四桥烟雨”丰盛早餐》。而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一位坐飞机来扬游玩的香港大叔。回到香港后,他仍对扬州的美食美景、文明风尚念念不忘。

事情还得从去年秋天说起。这位香港客人携家人来扬旅游两日,下榻于迎宾馆,早茶是在迎宾馆内的趣园茶社食用的。陈万庆说,这位香港客人用餐时留意到一些小细节,包括每张餐桌上的标识标牌,功能表页刊登的“扬州文明有礼二十四条”以及公勺公筷的摆放。

“文章一开头就重点讚赏了扬州‘长者先动筷,夹菜用公筷’等文明规矩。这一做法好评如潮,不止这位香港客人,还有很多外地游客也对此讚赏有加。”陈万庆表示,扬州餐饮文化与文明礼仪有机融合,这样的城市特质给很多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

分享到:
相关评论信息
发表评论
您尚未登录,暂时无法发表评论,现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