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专版 >> 魅力扬州
激扬如歌 ——扬州改革开放40周年回眸(下)
2019年01月09日 02:19:14 作者:国际日报 来源: 字号 打印 关闭

这是激荡风云的四十年,这是激情奋斗的四十年,这是激昂交响的四十年。在扬州2500多年建城史上,40年不过弹指一挥间,却永久性地改变了扬州。回眸40年,我们是改革开放的建设者、参与者,也是受益者。城乡面貌、百姓生活都发生了根本性、革命性变化。扬州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图片展现场,很多人围绕着一张张照片,流连忘返,有的热泪盈眶。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逐梦无止境。

 

扬名四海 环境美

·色彩

时间,本无色彩,40年的光影,让这段岁月有了绚烂的色彩,这色彩是涂抹在扬州6638平方公里大地上的绿色、是喷洒在天空中的蓝色、是描绘在水系裡的碧色。

通过水生态文明城市和“不淹不涝、清水活水”城市建设,城乡随处可见“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人文自然景观,“因水而美”已成为扬州独特的城市名片,有力支撑美丽中国的扬州样板的打造,吸引境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位于江广融合地带的“七河八岛”,是扬州生态中心建设的典范。这裡曾是淮河入江水道最为重要的水工遗产,如今是扬州市生态自然环境保持最完好的湖泊、平原类型湿地景观,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湿地功能强大。

扬州步履坚定走绿色发展路子,把生态贯穿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中,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多赢。一块块“金字招牌”,镌刻着扬州人践行生态文明的清晰足印。绿化工程、碧水工程、蓝天工程,为百姓谋求了更多生态福利,让绿色成为扬州这座千年古城永恒不变的城市底色。

·重量

时间,本无重量,40年的光影,沉甸甸的获得感是“建设人们心目中扬州”的磅礴力量,“满足世界人民对扬州响往”的发展高品质,是“争创扬州发展的第四次辉煌”的伟大梦想。

扬州素有“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之誉。但传统的扬州园林多是私家园林,而今扬州强调公园姓“公”,打造面向市民开敞的、无障碍的、全天侯的公共活动空间,形成了“园在城中,城在园中,域园一体”的生态格局。

扬州创新提出了“公园+”的城市发展理念,把城市公园作为规划的核心要件,优先定点规划建设,再在周边布局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市民生活区、商业区等。在古城区和老城区,扬州提出“+公园”理念,因地制宜地添加社区公园、口袋公园。近年来,全市已建成并对外开放的免费公园共344个,其中开放性综合公园36个、社区公园204个、专类公园29个、口袋公园75个。这些建在老百姓家门口的公园,已成为老百姓的活动中心、交流中心、健康中心。

扬州正加快从园林城市向公园城市转变提升,不仅守住了绿水青山,实现了城市与公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还潜移默化地培育着百姓健康的生活方式,彰显出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精神气质和品位追求。

·味道

时间,本无味道,40年的光影,酝酿出丰富的味道,这味道是“开城先开路”的观念之鲜,是“八老改造”的过程之涩,是“三个名城”的成果之甜。

“开城先开路”。大桥梦、火车梦、空港梦、高铁梦,一次次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梦圆”,使扬州真正成为承南启北、连接东西的重要交通枢组城市。

大交通打通了大通道,更拉开城市发展大框架。全长17.25公里的南部快速通道建成通车,串起扬州的老城和新区。以文昌路为中轴线,互联互通的横纵路网分别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全面突破,“一体”真正有了“两翼”,更拉开了“一核多组团”大扬州的城市格局。

今日再俯瞰扬城,向东看,广陵新城拔地而起,生态科技新城绿意凸显;向西看,新商圈和文化体育中心凸显西区繁华景象;向北看,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正在向“世界级公园”建设目标迈进;向南看,东南片区将建成全国“城市双修”有影响的现实样板

扬州正以推动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为引领,在打造美丽宜居的公园城市、独具魅力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充满活力的新兴科创名城上用功发力,全面提升“三个名城”建设水准,不断开闢扬州高品质发展的新境界。

 

扬清激浊 文明程度高

·文明之城构筑道德风尚高地

从连续14年的扬州“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到连续13年的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再到每年一度的“城市荣誉体系”颁奖盛典,精神文明建设的步履始终伴随经济建设的历程,在城市舞台上,凸显伟大的力量与意义。

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引导着社会健康发展。百岁老红军刘应启用“一生的长征”履行了人党誓言、厂长高仁林以“永不熄灭的明灯”照耀我们前行、年近六旬的平民英雄张志成“生命托举”定格成雕塑……

先锋人物属于不同时代,但生活在同一块土壤,“好军嫂”陈巧云、“好民警”徐兆华、“情义老兵”李彬、“好教师”徐国英等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以榜样的力量,引领“扬州好人现象”层出不穷。

近年来,扬州在全省创新构建“城市荣誉体系”,通过“晒家风”“诚信红黑榜”和“扬州好人”进万家文艺巡演活动等,专案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让百姓美好生活浸润在文明中。

同住一座城,共治一个家。荣膺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的扬州,大力推行“文明有礼二十四条”,一城好人看文明扬州,一双“公筷”看文明礼仪,扬州通过构筑道德风尚高地,不断彰显好人之城、大爱之城、文明之城。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新跨越

作为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40年栉风沐雨,扬州始终将文化作为城市之根、城市之本、城市之魂,全市文化发展品质不断提升。

10月11日,“联创科技”中国·扬州首届运河主题国际微电影展表彰晚会隆重举行。这是扬州把扬州文化、中国故事讲给世界听的最新举措。

2014年6月,由扬州牵头、历经8年的大运河联合申遗成功。作为大运河的发源地和原点城市,扬州从此拥有世界文化遗产。

文化强,则自信。11月21日,第五届“朱自清散文奖”颁奖仪式在扬州举行。历经十年打造,“朱自清散文奖”已成为国内文学爱好者仰望的文学星空。

依託厚重的文化资源,2007年1月,《扬州文化博览城建设规划纲要(2006-2020)》正式下发,提出到2020年全市将建成109所文化场馆。截至目前,我市完善提升、恢复和新建的文博场所,总数已达到136处、167个。

在着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扬州更是交出了一份令全体市民倍感幸福的“成绩单”。全市各级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全免费开放,实实在在的改革发展红利,让市民真切感受到党委、政府“共建共用”的庄严承诺。

·教育高品质惠及每个扬州家庭

教育兴,则文化兴;教育盛,则城市盛。改革开放40年间,这一规律在扬州城市发展过程中再次得到印证。第一个十年,教育处于恢复发展阶段,第二个十年是提升发展,第三个十年是快速提高,最近十年,市委、市政府不遗余力抓教育,扬州教育发展日新月异,老百姓教育获得感不断增强。

每年高考前,市委主要领导都会去高中学校看望即将走入考场的学生,为他们加油助力;“十二五”以来,全市教育财政性投入达600多亿元,先后投入100亿元用于各类学校建设,2016年全市地方教育经费总投入首次突破百亿元……

传家无他法,非耕即读。改革开放40年来,扬州教育结出累累硕果。2010年全市普通类本一上线人数为3700多人,今年本一上线人数为7000多人。近两年来,我市高考本科达线率近九成。

分享到:
相关评论信息
发表评论
您尚未登录,暂时无法发表评论,现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