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专版 >> 魅力扬州
“朱自清散文奖”影响世界华人文化圈
2018年11月28日 02:04:29 作者:国际日报 来源: 字号 打印 关闭

11月21日,“永远的朱自清”纪念朱自清先生诞辰120周年朗诵会暨“朱自清散文奖”颁奖仪式在扬州举行。“朱自清散文奖”由《人民文学》杂志社和扬州报业传媒集团于2010年发起创立,逢双年颁发,颁奖地永久设在先生家乡扬州。今年是朱自清先生诞辰120周年,也是第五届“朱自清散文奖”评奖、颁奖年。

第五届“朱自清散文奖”获奖作家为丁帆、肖复兴、孙郁、车前子、潘向黎。自2010年首届评选以来,共有25位卓越作家荣获这一中国散文界标志性奖项。“朱自清散文奖”声誉日隆,影响力辐射海内外,已经成为扬州的一张城市名片。

    经过前四届的成长和沉淀,“朱自清散文奖”评出了20名获奖作者。张承志、阎连科、蒋方舟、贾平凹、马伯庸、马未都、王鼎钧……回望前四届“朱自清散文奖”,颗颗文星,熠熠生辉,串联起一片流光溢彩的星空。他们中,既有获得卓越成就的文学大师、散文家,也有才华出众的散文新人,从国内文学界辐射到世界华人文化圈,作品越来越接近于由朱自清那一代学人所构筑和践行的人文理想,足以代表近年中国散文的最好水准。

    经典常谈,杰作又生,这些作品将共存于我们的阅读之中,并在精神的长旅中领着我们上前去。

 

    散文奖为古城添韵    体现扬州城市胸怀

一句“我是扬州人”,让文学大家朱自清和千年古城扬州,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2010年,《人民文学》杂志社和扬州市委宣传部共同发起和创立“朱自清散文奖”,并永久落户扬州,成就了一段“国刊+名城”的佳话。

“朱自清散文奖”落户扬州8年来,多位中国文学大家都因“散文奖”来到扬州,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文字。此外,还在扬州举行了多场活动,如研讨会、与扬州本土作家及学生们面对面等,这些场景,都将为扬州本土文学的发展,留下深远的影响。

在首届“朱自清散文奖”上,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受邀出席并颁奖。她说,朱自清先生在扬州生活多年,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散文奖理所当然要落户扬州。让她特别有感触的就是获奖作家的作品,给扬州这座城市,带来了一种特别深厚的文学气质。她说,“扬州这座城市、扬州的市民,对当代文学张开胸怀的热诚拥抱和接纳,是促成‘朱自清散文奖’落户扬州最深的根基。”

第二届“朱自清散文奖”获奖作者贾平凹说:“这次来扬州领奖觉得特别不好意思,文学是年轻人的事情。但是对于这个奖,我看得比较重,即使身体不好也要来扬州的颁奖现场。”

“朱自清散文奖”回顾散文写作所取得的成就,展望未来散文的走向,并进行新的探索,更体现出扬州这座城市面向未来的开放胸怀。

 

名宿新秀云集,“朱自清散文奖”引领中国文坛

    每一届“朱自清散文奖”,大师云集,新秀迭出,海外散文、小说家散文、学者型散文、女性散文、新散文等诸多领域,都有非常优秀的作品出现。

    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也是第四届“朱自清散文奖”获奖者,《人民文学》杂志社主编施战军讚歎:“他是一位非常有影响、非常有见地的藏族作家,我们是从文学大家中把他选出来的。”在施战军眼中,同届获奖者扬之水是学者散文的突出代表,获奖者周晓枫和蒋蓝都属于新散文的杰出代表。

    《人民文学》杂志社原副主编李平表示,她有幸见证了“朱自清散文奖”的诞生与成长。就第三届“朱自清散文奖”的获奖作家来说,李平认为他们都是“大家”。“于坚的散文创作非常具有文化底蕴;马未都的散文则非常符合现代散文阅读的创作形式;张炜从小说家到从事散文创作,把对生活的感悟真挚、生动地表现出来;祝勇的散文富有历史性,很有功底。”

    “第三届获奖者的特点十分鲜明,5位元获奖作家的作品,拓宽了散文的创作领域,让散文不再是单纯的山水情怀。”在时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甯小龄看来,一直以来国内散文的创作似乎步入瓶颈,创作领域太过狭窄,千篇一律的作品太多,而这届“朱自清散文奖”犹如一股清风,吹散了散文界的“阴霾”。“获奖作品会让读者觉得原来这也是散文,这才是一个成熟的文学应该具备的状态。”

 

    意义非凡,影响力辐射至世界华人文化圈

    “‘朱自清散文奖’是中国文学界最有影响力的散文奖,通过获奖者的构成可以看出当下散文界的格局。”施战军多次参与“朱自清散文奖”评选工作,在他看来该奖已经引起世界华人的关注。

    施战军举例说,第四届“朱自清散文奖”获奖作家王鼎钧是世界华人圈最资深、最有影响力的散文作家,被公认为海外华人领袖级人物,“他获得‘朱自清散文奖’意义非凡,更将获奖范围扩至世界,辐射到整个世界华人的文化圈。”

    在王鼎钧之前,“朱自清散文奖”的触角已经伸向港台地区,首届“朱自清散文奖”的获奖作者龚鹏程就是台湾知名学者。龚鹏程在领奖后就曾表达了对这个奖项的深刻认知:“首届‘朱自清散文奖’设置港台奖项,鼓励港台作家,我以为恰能体现朱自清在现代散文史上的特殊意义。”

    “朱自清是学者型作家,‘朱自清散文奖’的内涵与外延也应像先生的求学态度一般,不断追求进步,不断扩大。”施战军说,事实上在每一届的评选中,虽然评选范围以大陆作家为主体,但评委会都有意识地关注港台及海外华人作家,评委中就有长期研究海内外华人作家的专家。

    而最能体现“朱自清散文奖”影响力的,是作者在获奖后被社会接受的程度。“比如第二届的获奖作者李娟,在获奖后第一时间就有出版社购买她的作品版权。这充分说明‘朱自清散文奖’的影响力。”施战军说。

分享到:
相关评论信息
发表评论
您尚未登录,暂时无法发表评论,现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