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宋偉大連報道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 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認為,疫情下 經濟復甦料呈W形演化,中國自身擁有 完備的工業體系、超級大市場,國內區 域發展形成梯度結構,在實體經濟基礎 上具備建立國內循環體系的條件。 李揚近日在出席 「諾亞財富領軍 者線上峰會」 時指出,因為疫情導致的 全球各國 「大關閉」 ,中國選擇從積極 參與國際大循環到強調國內大循環。據 此,中國需要對資源配置進行重新布局 ,透過進一步動員企業積極性以提高資 源配置效率,並實現資源的配置和再配 置。此外,還要深入推動中國經濟產業 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他認為,在資源配置過程中,資 源配置的效率可能會在一段時期內有所 下降,經濟增長率也會有向下壓力。但 長遠來說,這種外在形勢的壓迫,會迫 使我們迸發出創造力,解決長期未能解 決的發展瓶頸問題。
自本年初,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 雙寬鬆格局基本沒有變化。在貨幣政策 方面,增加貨幣供給和社會融資規模, 推動綜合融資成本下降;同時,確保資 金精準流向實體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 是一直被強調的幾個要點。至於財政政 策,增加赤字、增發債務,減稅降費, 注重實效,則是始終強調的重點。李揚 認為,今年下半年這種政策取向不會有 大調整;中國經濟潛力足、韌性強、迴 旋空間大,這些保障中國在疫情下渡過 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