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揚力集團位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揚州,始創於1966年,占地面積1670畝,現有員工4500餘人,註冊資本1.5億元,資產總額28億元;長期致力於衝壓、鈑金、鐳射、鍛造等各類中高端金屬板材加工設備和智慧化生產線的研發製造,是目前中國規模最大、品類最全、綜合實力最強的中高端金屬成形裝備製造企業之一;產品廣泛應用於汽車、家電、航空、新能源、通訊、五金、電氣等生產領域。
近年來,揚力集團的相關經濟指標已經連續多年躍居中國鍛壓機床行業的榜首地位,品牌影響力不但在國內聲譽鵲起,而且成功走向了世界。事實上,瞭解揚力集團發展歷程的人士都知道,他們推出的 “116”工程創新成果發佈暨客戶聯誼會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實踐證明,該項舉措代表了自我成長之路、轉型升級之路、高品質發展之路。
創新需要一個“圖騰”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的機床工業競爭日趨慘烈。作為民營企業的揚力集團下一步到底怎麼辦?林雅傑總裁的回答是:唯一的出路在創新。對製造業而言,所有的創新都要落腳到產品上,歸根結底是提高產品的性價比。
為了打造被全體職工與重點客戶普遍接受的“圖騰”,董事會決定從2009年開始,集團正式實施“116工程”。“116工程”,當初指一把手親自掛帥、優化升級16個重點產品;後來,“1”變成了“爭第一”,“16”則代表了所有產品。
揚力集團麾下擁有5個市場主體,其中揚力機床主要生產熱模鍛機床和中型噸位壓力機,揚力數控主要生產各種高檔數控機床和鐳射產品,揚力重機主要生產重型閉式壓力機,揚力精機主要生產高速精密壓力機,揚力液壓主要生產伺服液壓機,為汽車、家電、新能源、電氣等行業提供智慧化完整解決方案。同時建立了6個企業研究機構,分別是數控機床研究所、重型機床研究所、壓力機研究所、鍛壓設備研究所、精密機床研究所和鍛造機床研究所,分別從事不同領域的深度運用研究。
市場經濟最大的特點是競爭機制,不但在各個企業間開展競爭,企業內部,團隊與團隊之間、崗位與崗位之間也在不斷競爭。引人注目的是,“116”工程成為集團內部大比武的理想舞臺。以第二屆“116”工程大比武為例,參賽專案達22種,各有各的風采,各有各的亮點:揚力重機在解決自產濕式離合器漏油過程中,通過卸荷套,齒輪軸等主要件的同軸度等形位公差的合理配匹,調整飛輪與軸承的間隙,解決了漏油和溫升的故障。揚力精機在自產濕式離合器基礎上,改進制動盤與卸荷套配合公差,採用熱裝處理,解決了制動盤與卸荷套連接螺釘易斷的故障,並在平衡缸活塞安裝時增加導向環,避免活塞杆安裝不垂直,導致缸體出現刺毛的品質問題。揚力機床對自產、德國、日本和無錫星辰4種型號濕式離合器均進行配試試驗,以驗證濕式離合器配套性能,並將機床的連接架折彎使顯示幕與操作者成75°角,方便操作者監視。揚力液壓對折彎機油缸和回程缸改進,採用已獲國家專利的油缸關節軸承結構,體現自潤滑、無響聲和壽命長的優點。揚力數控對MP10-30數控磚塔衝床彈簧進行改進,使安全係數提高1.5倍,增加夾鉗移位檢測報警功能,並對機身重量進行優化。
最後,集團評出了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分別給予重獎。
客戶是最好的裁判員。自第三屆“116”工程開始,每到年底,集團都要召開大規模的“‘116’工程成果發佈會暨客戶聯誼會”。近千名客戶代表到場,除了深化友誼,每個人還肩負著一項沉甸甸的責任,這就是擔任大比武的裁判員。誠如林總裁在歡迎辭中所說:“我們的產品創新是否具有實用價值,客戶最有發言權。希望大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為我們的創新搭好脈、把好關。你們的建言獻策,必將成為揚力集團彌足珍貴的營養。”
創新是高端製造發展的“靈魂”
2014年7月9日,哈爾濱汽車軸承有限公司的第三代輪轂軸承單元熱鍛造自動化成套裝備(HFP2500T熱模鍛壓力機輪轂軸承單元全自動鍛造線)正式投入運營,作為供應商代表代表的揚力集團董事長林國富,看到流水線上軸承與輪轂自動合為一體,一隻只汽車輪轂像歡快的小精靈,用鮮明的節奏感有序下線,他腦海裡浮現出“116”工程攻堅克難的場景。
憑著多年積累的信譽,國內生產汽車軸承享有盛名的哈軸集團向揚力集團表達了這樣的意向:該集團正籌備成立中美合資的哈爾濱汽車軸承有限公司,主要生產汽車輪轂,急需一套現代化的輪轂軸承單元熱鍛造自動化成套裝備,揚力如能開發,哈軸將精誠合作。“幹!堅決幹!保證讓客戶滿意!”林國富董事長一錘定音結束了洽談。客觀地說,當時林國富對這樣的承諾,底氣並不足,因為他深知,開發這套設備需闖過設計關、材料關、加工關、裝備關和調試關,每道關口都有難以預料的風險。
圍繞當年的“116工程”,集團開始了一場大會戰。最難的是設計,經過集思廣益,該成套裝備巧妙利用德國EUMUCO公司的MP系列熱模鍛壓力機技術平臺,同時根據機械式壓力機設計和製造技術的最新趨勢,進行加寬檯面設計、圓周齒面導向離合器制動器新設計、高協調性上下頂出系統設計,採用了機械液壓雙聯鎖封閉高度調節機構、熱模鍛壓力機防連車控制裝置、主電機變頻驅動技術、高度集中的智慧控制系統等一系列最新技術,500多張圖紙勾畫出國內技術最新、效率最高、節能效果最好的汽車輪轂自動化加工設備。設備總重量竟達1000多噸,在填補國內空白的同時,也向社會各界集中展示了揚力產品的“智慧化、精密化、柔性化、重型化、品牌化”的“五化”方向。
2017年底,海爾第一條由揚力自主研發的高端“雲廚”設備生產的吸油煙機智能聯線裝備也在海爾工廠下線,這恰恰是2016年“116”工程的成果。
畢業于東南大學機械製造與工程設計專業的林雅傑總裁,對發達國家機械工業動態非常熟悉,他切身感悟到,中國成形機床的根本出路在於現代資訊技術與高端製造的深度融合。面對海爾互聯工廠高端製造的創新理念,林雅傑引領揚力集團踏上了從“鋼鐵時代”到 “晶片時代”的轉型之路。
攻關期間,林雅傑為海爾集團量身定制了符合國際互聯工廠和智慧型“雲廚”高端製造柔性衝壓生產線。由7台揚力自主研製的龍門雙點壓力機、8台全伺服液壓機、13台六軸機器人、5台桁架機械手、3套翻轉式工作臺、4套廢料集成裝置及1套視覺檢測系統、1套成品升降式輸送機和23套模具,實現了產品從各種合金鋼原料自動上線,到多點衝壓、自動傳遞、自動翻轉、成品輸送、廢料收集、模具快速更換、到產成品線上視覺檢測等全自動無人衝壓作業。
創新之帆將一路高揚
2019年底,第10屆“‘116’工程成果發佈會暨客戶聯誼會”繼續拉開了帷幕,主要展示了HGP-4000WL寬檯面高能熱模鍛壓力機、HGP-3150W高能熱模鍛壓力機、K2P-1000溫鍛壓力機、YLM-4000K鍛造液壓機、MIP-315龍門雙點智慧型壓力機五款新產品以及其他面向汽車、家電、鈑金、動力電池等行業的解決方案。毫不誇張地說,每屆“116”工程會戰都是一次新的思考、一場新的探索、一份新的答卷、一輪新的跨越。
數字最有說服力,統計表明,連續十屆“116”工程累計獲專利248項,其中發明專利52項,為國內汽車、軍工、新能源以及民生工程提供智慧化鍛壓生產線126條,承擔國家重大裝備並獲國家和省部級新產品創新和科技成果獎近100項。
面向未來,揚力集團將繼續圍繞“智慧化、專業化、重型化、規模化、國際化”的發展方向,按照“小業務、強平臺、大公司”的發展思路,堅持以提高企業運行品質和效益為目標,以客戶為中心,緊貼終端市場,研究客戶需求,通過持續創新,為客戶創造長期價值,實現企業的高品質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