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專版 >> 南粤之窗
廣東重點外貿企業複工率逾九成 工人返崗率超七成
2020年03月12日 02:46:25 作者: 來源: 字號 打印 關閉

“廣貨出海”穩住出口“生命線”

2月10日複工當日,格蘭仕集團總部到崗率超70%。南方日報記者 張由瓊 戴嘉信 攝


世界工廠,機器正響。

 

深圳前海灣保稅區,利豐供應鏈流水線,工人們手腳麻利,分揀、打包、裝車、發貨,一環接一環。疫情期間,每天有1萬多個包裹從這裏發往國內外。
廣東晶科電子公司有六成訂單來自海外,董事長肖國偉看著車間內高速運轉的自動化設備,一臉自信:“産能恢複了大半,我們有信心穩住國際市場。”
出口是中國第一外貿大省的重要“生命線”。2月10日廣東有序複工複産以來,重點外貿企業複工率達93%,重點外貿企業務工人員返崗率超七成,生産一線馬力十足。通過保訂單、廣積糧、拓通道、強內功,“世界工廠”正努力維護全球供應鏈穩定。

 

保訂單
出台六大“實招” 穩住市場有信心

 

在深圳前海利豐供應鏈的倉庫裏,複工以來,工作量比平時增加了3至5倍。“每天要處理1萬多個跨境電商訂單。”利豐供應鏈管理(中國)有限公司客服部經理陸美英說。
2月18日,跨境電商龍頭企業唯品會拿下AEO高級認證企業證書。“解了燃眉之急,今年擴張更有底氣了。”唯品會(中國)有限公司高級總監黃勇松了口氣,有了這項認證,貨物可以在多個國家優先通關、更少查驗,還有稅收擔保優惠,有效緩解了疫情影響。
跨境電商率先“衝鋒”,爲廣東穩外貿注入新動力。
“關鍵是保訂單,這是出口企業的生命。”商務部原副部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認爲,疫情衝擊只是短暫的,我國高水平開放的勢頭不會變。廣東政企合力、抱團取暖、開了好頭,爲全年外貿穩增長打下基礎。
在廣東晶科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車間內,自動化設備高速運轉,産能已恢複大半。“六成訂單來自海外,我們有信心穩住市場。”公司董事長兼總裁肖國偉說。
産品含金量高,中控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國際訂單不減反增。公司負責人羅威正忙著幫更多上下遊企業複産,“對今年的出口增長,很有信心”。
企業主動出擊,政策強力支撐。商務、海關、金融、財稅等部門和機構打出“組合拳”,實施六個方面穩外貿新政策:支持生産型外貿企業穩定發展、積極開拓多元化國際市場、積極擴大重點商品進口、支持服務型貿易企業發展壯大、進一步提升金融財稅服務外貿水平、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

 

有實招,更有實效。

 

——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將擴大20%,覆蓋企業從1萬家提升至1.2萬家,省級保費扶持力度翻倍,市級扶持力度只增不減。
——普惠金融産品“百花齊放”,如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已發放“貿融易”貸款6.5億元,覆蓋企業400多戶。
——出口退稅助力降成本,1至2月,全省4.1萬戶企業辦理出口退(免)稅477億元。
省下的錢,企業將繼續投入生産,保證訂單、留住市場。

 

廣積糧
保生産先保原料 全球找“救命物資”

 

“保訂單先要保生産,保生産先要保原料。”美的集團報關主管趙龍深有感觸。
複工前,美的旗下多家加工貿易企業擔心生産原料跟不上,影響後期出貨交付。“多虧了海關的新舉措,我們從全球找來的原料和物資,順利送到了車間。”趙龍說,在佛山海關駐順德辦事處詳細指引下,美的第一時間解決了生産用料進口、出口成品備案等問題。終于,美的在順德的450家供應商全部複産,海外訂單如期交付。
前方激烈“戰疫”,後方緊急“囤糧儲彈”。外經貿大省廣東,有著先天優勢;進出口企業渠道廣,成了最好的“運輸兵”。
近日,南沙海關創新實施了一次“遠程移動檢驗”,僅用15分鍾,一批6.15萬美元的汽車零部件就通關了。廣汽豐田發動機有限公司綜合管理部部長王飚說,零部件早一秒通關送往車間,工人就能早一秒開工,出貨和交付就多一分保障。
2月14日早晨,廣州白雲國際機場跑道上,HT3809臨時貨運包機起飛。從廣州到柬埔寨金邊,一來一回,它爲海外中資企業送去3噸“救命”的生産原料,也將17噸防護口罩帶回廣東。
海關總署廣東分署統計,僅2月份,廣東省內海關就驗放進口防控物資7.6億件,其中口罩、防護服等防護用品7.4億件,源源不斷運往醫療抗疫一線和企業生産一線。

 

拓通道
一周三條新航線 國際物流更順暢

 

汽笛鳴響,中歐班列滿載“廣貨”,重新出發。
2月14日,東莞石龍開出疫情後廣東首趟中歐班列;2月22日,廣州大朗開出疫情後廣州始發的首趟中歐班列。目前,中歐班列發車頻次已恢複至去年水平,其中“穗滿俄”班列今年以來共發運近2000噸貨物,貨值1.9億元。
港口複蘇,國際班輪密集新增,揚帆起航。
3月2日至7日,短短一周內,廣州南沙港新增3條雙向直航的國際航線,“廣貨出海”更加便捷。每周三新海豐SVT1航線、每周六萬海航運CV6航線、每周日海陸馬士基PH5航線……這些國際班輪3天直達越南海防港、5天直達泰國林查班,還能抵達俄羅斯等國。
“2M聯盟的一條美西北航線計劃4月加挂南沙,達飛輪船、長榮海運、德翔海運等主要班輪公司也正研究在南沙開辟更多東南亞航線。”廣州港南沙集裝箱碼頭分公司業務拓展部經理焦文森透露。

 

“硬通道”持續暢通,“軟通道”也更加高效。

 

在海關總署出台支持中歐班列發展10條措施的基礎上,省內海關也細化出台具體舉措,幫助企業用好國際物流新渠道,打通政策落地“最後一公裏”。
得益于“水運改陸運”的新路徑,近期9批進口珠寶原材料從廣州白雲機場進境,運抵番禺。“陸路口岸關了,原材料卡在香港進不來。幸好有新措施,我們才恢複了正常生産。”廣州市啓藝金銀珠寶有限公司經理黎志勇說。

 

強內功
用創新“內功”換市場 培育更強“免疫力”

 

俄羅斯、越南、厄瓜多爾、阿根廷……2月10日複工以來,廣電運通産業園接連交付4批智能金融設備,發往8個國家和地區。3月,該公司還將交付2000多台設備,運往海外。“一定能突破困境。”廣電運通智造中心生産總監余冬桂堅信。
信心背後,靠創新“內功”。廣電運通海外市場部總監徐國慶很自豪,多年積累的智能制造技術和生産經驗,讓廣電運通有了更強的“免疫力”。“出貨時間已從3個工作日縮短到1至1.5個工作日。”徐國慶說,公司自主研發的全球數字化服務平台也起了大作用。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表示,無論是短期還是中期,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技術含量,加快自主品牌建設,都是外貿企業抵禦疫情衝擊的良方。
在魏建國看來,如果穩外貿措施得力,疫情結束後中國進出口將強勁反彈,全年增速有望達到5%左右,附加值高的産品、自主品牌商品、機電産品等出口將有明顯漲幅。

 

廣東正爭分奪秒,轉危爲機。

 

龍頭企業搶抓高端大項目——廣東格蘭仕集團投資建設世界級開源芯片基地,堅定走科技轉型之路。“今年要再造一個格蘭仕。”廣東格蘭仕集團黨委書記梁慶德躊躇滿志。
中小企業加快升級新産品——廣州億科貿易發展有限公司的“智能垃圾桶”暢銷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如今正全員趕訂單。“關鍵是要在研發設計、綠色環保、産品質量上持續發力,用工匠精神打磨‘廣東智造’。”公司董事長陳億志表示。
在這場複工複産戰中,越來越多廣東企業用創新“內功”換廣闊市場,爲貿易強省建設添磚加瓦。
南方日報記者 陳曉 昌道勵

相關評論信息
發表評論
您尚未登錄,暫時無法發表評論,現在 登錄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