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春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在這場戰“疫”中,“逆行”和“靜守”,定格成最鮮明的姿態和狀態。
揚州市各級黨組織、廣大黨員幹部和醫務工作者等各條戰線扛起責任、衝鋒向前,他們是一道“逆行之光”;廣大普通市民積極回應號召,“靜守”家中,他們是打贏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底層力量。
面對疫情,他們有個共同的名字叫“逆行者”
防控疫情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1月25日,大年初一,市委書記夏心旻主持召開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會議,要求各地各部門從春節休假狀態切換到緊張的工作狀態。一聲號令,全城“秒切換”進入戰時狀態。
當晚,揚州大學附屬醫院6名醫護人員毅然出征,匯入江蘇馳援湖北的醫療戰隊,奔赴疫情防控的主戰場。大年初四上午,揚州又有29名醫護人員奔赴武漢。他們寫下鏗鏘誓言,按下鮮紅手印。到目前為止,全市已有36名“白衣戰士”馳援武漢。他們是揚州最勇敢的“逆行者”。
沖在防控救治最前線的,還有堅守在隔離病房、發熱門診的醫護人員。在市第三人民醫院隔離病房,25位醫護人員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朝夕相伴。12天封閉式工作、14天隔離,他們至少26天不能與家人見面,8名黨員組建起臨時黨支部,面對黨旗莊嚴宣誓:堅決守護人民群眾的健康!
防控疫情是一場全民行動的人民戰爭。
病毒無孔不入,唯有築牢織密一張不留縫隙的疫情“防護網”,才能防止疫情擴大蔓延。聯防聯控、群防群治,揚州打響了一場人民戰爭。
防控疫情,黨員先行。最危急的關頭、最危險的地方,有個聲音最響亮——“我是黨員我先上”。
各地各部門的黨員幹部帶頭逆行在防控一線,在實踐中探索出一系列“人民戰爭工作法”。
廣陵區曲江街道城鄉接合,地域大、人口多,街道黨員幹部總結出“一二三四五”戰“疫”工作法——一級回應、二手防控、三層戒備、四線布控、五責共保;汶河街道針對醫學隔離群眾推出“你安心隔離我幫你跑腿”服務;生態科技新城泰安鎮嚴防嚴控的同時,巧用辦法讓群眾暖心安心,制度外硬內柔,被大家稱為“夾心糖”工作法;江都區吳橋鎮進化村組建“疫情防控微信工作群”宣傳防疫知識;高郵市界首鎮用方言順口溜指導村民做好防護;邗江區雙橋街道康樂社區整理出“快多全准淨”五字訣排查外來人口……
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只有“畫地為牢”才能牢不可破。
當大家足不出戶自我隔離的時候,無數街道社區工作人員,敲開一家家的門,排查疫情、宣傳疫情防控知識、開展消殺,並為隔離在家的居民提供生活物資。這群最默默無聞的“逆行者”,築起基層疫情防控的堅實屏障。
防控疫情是一場爭分奪秒的物資保障戰。
面對疫情,眾多企業也是“逆行者”。物資保障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基礎。揚州的愛心企業加班加點生產,不漲一分錢,甚至免費捐贈。
1月30日,江蘇揚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向我市捐贈50萬元消毒物資,當天下午,首批5噸84消毒液送到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
保口罩供應,頭橋鎮打響“頭陣”。為了滿足疫區和揚州的需求,頭橋鎮兩家醫用口罩生產企業不計得失,大年初二復工,日產8萬隻,接近平時產能的雙倍。
揚州這樣的愛心企業還有很多——寶勝集團加班加點為武漢火神山醫院生產電纜、優品電氣為火神山醫院急調960台智慧開關、阿珂姆公司緊急生產6000頂應急帳篷、伯克生物公司向湖北醫院捐贈價值2450萬元的特醫食品……
面對疫情,我們在家“靜守”,出門“罩”顧好自己
在這段特殊時期,揚州和全國眾多城市一樣,實施了一系列防控措施,居民日常生活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但,請不要抱怨,下面一首歌曲、一篇日記的故事,讓你懂得“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在為你負重前行”。
從武漢回揚的張師傅,除夕沒有準備年貨,只好點外賣。社區幹部聞訊送來米、油、蔬菜,還有熱騰騰、香噴噴的年夜菜。張師傅一家感動得淚流滿面,在家裡高唱《我和我的祖國》。
匡先生因出差武漢回揚後發燒,被送進市三院隔離治療。其家屬口述的“隔離日記”發表在《揚州日報》上:“社區醫生天天上門測量體溫,社區工作人員總問家裡需要買點啥……”隔離不隔心,因為有愛,他們沒有被嫌棄。
面對疫情,我們在家“靜守”,出門“罩”顧好自己。
九十大壽不操辦,婚禮從簡,他們的“靜”值得我們致敬。
家住市開發區揚子津街道的戚先生,春節前將老母親賀華從興化接來揚州,準備為她操辦90歲生日。賀奶奶看新聞報導得知疫情形勢嚴峻,正月初一決定取消壽宴,外地子女通過微信視頻為她祝壽。眾親友紛紛祝福道,這樣的老壽星一定會成為百歲人瑞。
正月初四,是高郵三垛鎮新郎袁峰與新娘顧倩新婚大喜的日子,這對新人的婚禮儀式特別簡約——夫妻對拜,宴席最簡單——家人團聚,他們一點不遺憾,因為這是一場最特別、最難忘的婚禮。
廣陵區頭橋鎮紅平村八旬老黨員陳九林病故,彌留之際囑咐子女,疫情防控關鍵時期,喪事一定從簡。1月31日出殯,家人遵從遺囑,未留親友聚餐。
市市場監管局一份統計資料顯示,正月初一至初五,揚州累計勸停集體聚餐19萬桌,共計百萬人次。
“靜守”不是無望等待、不是人人自危,更不是聽天由命,市民身子是“靜”的,心卻是滾燙的。
23歲的嚴莉是廣陵區曲江街道居民,春節期間她每天關注疫情,得知湖北防護物資緊缺,便通過朋友圈發動150名親友募集6萬元,想方設法採購了3500套防護物資,寄往湖北30家醫院。
在揚城,許多“宅男宅女”積極參加社區的群防群控。邗江區雙橋街道武塘社區工作人員楊穎彙編多條微信公眾號資訊,轉發權威報導,為前線抗疫勇士們點贊。聽聽網友的留言吧:“逆行天使,最可愛的人!”“等你歸來!擁抱春天!”……
“靜守”不是乏味生活,學習和運動總有一個在路上。
梅嶺小學六(2)中隊姜景涵代表揚州報業傳媒集團全體小記者向全市中小學生發出倡議:“在家中學習休息,就是為疫情防控作貢獻。”
五彩世界鐘書閣書店店長章櫟每天網上推薦一批書單,鼓勵市民靜心閱讀,假日中學習充電;揚州李甯體育園資深健身教練徐雲峰借助微信推廣最經典的8個室內健身動作,讓許多“靜守”家中的市民動起來;家住崇文苑的顧晨女士每日都在朋友圈大秀廚藝,研究食譜,希望大家都來提高身體免疫力。
我們靜守、我們等待,等那霧散雲開。今年春節,揚州人不約而同地做到“儘量不上街、不紮堆、不走親訪友”,“拜年用手機,問候多作揖”成了揚城鼠年新春的新時尚。
“國家有難,咱不添亂;坐在家裡,就是貢獻;親戚不走,來年還有;朋友不聚,回頭再敘……”這些段子在朋友圈裡流傳,揚州人說,這是相互提醒、相互監督,更是相互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