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梅州市市長張愛軍到韓江高陂水利樞紐工程調研防汛度汛工作,強調要完善防洪預案、應急搶險預案,做足防汛安全措施,加大安全巡查檢查力度,及時解決安全隱患,確保安全度汛。大埔縣委書記朱漢東、縣委常委郭展淩等陪同調研。(黃燕琴)
實現城市發展與長壽產業發展和諧共進
——國際自然醫學會世界長壽鄉調查團在大埔實地調查認證側記
國際自然醫學會世界長壽鄉調查團拜訪百歲老人。(林翔 攝)
3月17日至22日,國際自然醫學會會長、世界長壽鄉調查團團長、科學認證委員會主席、醫學博士森下敬一帶領國際自然醫學會世界長壽鄉調查團在大埔縣開展實地調查認證工作。來自國內外的專家學者通過走訪長壽老人、長壽村,共同探索健康長壽密碼,為大埔縣發展長壽養生產業建言獻策。
見聞丨美好自然生態 良好養生習慣
調查團先後前往大埔縣福利院、百侯鎮南山村、西河鎮黃堂村等地拜訪百歲老人。每到一處,調查團專家都與老人溝通交流,瞭解家庭成員狀況、作息勞動情況、生活飲食習慣等。同時,對老人的血壓、體溫、血氧值等進行測量、記錄。
“排排坐,唱山歌,排排坐,吃果果……”在大麻鎮坑尾長壽村,今年101歲的郭亞綢老人喜愛熱鬧,為調查團唱起了客家童謠,歌聲嘹亮,引得在場專家鼓掌稱讚。國際自然醫學會中國總部主任、世界長壽鄉科學認證委員會副主席、王智墨並非首次踏足大埔,他告訴記者:“每次來大埔就有一種到家的感覺,當地人熱情好客,民風淳樸,讓人感到親切、舒適。”
其間,調查團還到湖寮鎮雙坑村何如璋故居、百侯鎮南山村寶華塔、南山村長壽公園等地參觀。作為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大埔先後兩次入選中國最美麗縣,並獲得“中國百佳深呼吸小城”稱號。良好的生態養生環境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給專家學者留下深刻印象。
“進到大埔縣境以後,處處都能看到青山綠水,我經過考察發現,這裡的環境、生活飲食習慣、孝道文化都非常優異。大埔要建立長壽鄉,已經具備非常好的基礎。”國際自然醫學會非常勤研究員、世界長壽鄉調查團醫養專家高橋薰表示。
獻策丨依託富硒優勢走長壽產業之路
在調查認證過程中,專家學者結合國內外健康養生長壽產業發展,為大埔乃至梅州啟動長壽資源、做好長壽文章建言獻策。
世界七大長壽鄉代表、巴馬長壽研究所所長潘奇芳說:“大埔的長壽文化、長壽老人是金字招牌,我們在做好在宣傳這方面的同時,應該把老年服務社會建設納入重點規劃之中,切實保障老年服務事業健康發展。”
國務院參事、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原副組長、國務院扶貧辦原主任、原農業部副部長劉堅認為,健康長壽是社會的需求。梅州發展生態文化旅遊、打健康飲食品牌,有很大發展空間,一方面休閒度假區可呈“井噴”式發展,另一方面鄉村很多資源也可以得到利用。
根據城市環境差異,森下敬一將長壽鄉分為“自然型長壽鄉”“都市文明型長壽鄉”,而蕉嶺縣及大埔縣屬於後者。為此,森下敬一提醒:“長壽產業發展不能盲目套用別國、別地的路子,要根據本土優勢,找到合適的發展道路。”他建議:“梅州正處城市發展階段,應該發揮富硒優勢,利用綠色食材、青山綠水、長壽文化,大力發展健康產業,同時依託中醫健康養生產業園等平臺,開展科學研究,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健康產業,實現城市發展與長壽產業發展和諧共進,為梅州人民真正帶來效益。”(潤濤 麗妙 玉婷 招迎 文燕 燕琴 新唐)
大埔投20億建中醫健康養生產業園
揭幕儀式上,森下敬一、吳金濱、王智墨、朱漢東等共同為大埔縣中醫健康養生產業園揭幕。
3月20日,大埔縣中醫健康養生產業園在中醫醫院新院址順利揭幕。中醫健康養生產業園的規劃建設,將進一步豐富和完善大埔健康醫療產業體系,提升大埔縣中醫養生保健、醫療和特色康復服務水準,有力推動大埔縣大健康產業發展。
國際自然醫學會會長,世界長壽鄉調查團團長、科學認證委員會主席、醫學博士森下敬一,國際自然醫學會臺灣支部部長、中國醫藥大學(臺灣)教授、產學長、藥學博士吳金濱,國際自然醫學會中國總部主任、世界長壽鄉科學認證委員會副主席、教育經濟學博士王智墨等國際自然醫學會世界長壽鄉調查團專家,國內有關專家、嘉賓,大埔縣委書記朱漢東,縣長熊鋒松,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張紅梅,副縣長劉輝堂,縣政協副主席劉小平等出席揭幕儀式並共同見證了這一重要時刻。
據瞭解,大埔縣中醫健康養生產業園位於大埔縣中醫醫院新院址,計畫總投資約20億元,規劃用地面積約1萬畝,分三期建設。第一期計畫投資5億元,規劃用地面積80畝,建設中醫醫院、婦幼保健院公共衛生服務綜合樓、慢性病防治院門診及老年公寓等配套設施,建築面積約8萬平方米。第二期計畫投資5億元,規劃用地面積180畝,建設老年公寓、康復中心、老人護理院、老年大學、老年人活動中心、辦公綜合樓及文體配套設施,建築面積約10萬平方米。第三期計畫投資10億元,規劃用地面積約9700畝,打造南藥種植、休閒旅遊、養生康復的健康養生基地。目前,一期工程基本完成。
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調研組一行蒞埔調研文旅產業融合工作
3月21日,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產業發展處處長東田帶隊到大埔縣百侯鎮和高陂鎮調研文旅產業融合工作。
東田在大埔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偉平等的陪同下,先後到華農互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百侯鎮遊客服務中心、高陂鎮陶瓷文化產業園區等地考察文化旅遊產業融合在該縣的運行情況。據瞭解,2019年,大埔以打造“梅州康養文旅融合之星”為定位,以創建“廣東省全域旅遊示範縣”為抓手,發揮龍頭景區帶動作用,整合資源、串珠成鏈,推動旅遊產業與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主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人文灣區、休閒灣區優質生活圈。
在聽取了相關負責人詳細介紹後,東田充分肯定了大埔的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工作。她強調,推動文化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要決策,要認真研究,深入落實,全面推進文化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大埔要著眼發展,全方位研究,要以人為中心,將融合作為理念和原則,結合各自條件研究如何落實到具體的工作中。要重視宣傳工作,既要把握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立的契機,也要用好傳統宣傳方法。
朱漢東調研楓朗鎮“紅色村”黨建示範工程建設和新農村示範村建設
4月2日,大埔縣委書記朱漢東帶隊到楓朗鎮調研大埔角村“紅色村”黨建示範工程建設和上山下村新農村示範村建設情況。
朱漢東一行先後來到楓朗鎮大埔角村中共南方工委舊址、大埔角街、上山下村崗頭玻璃棧道、崠頂湖茶場等地進行實地調研。朱漢東一行邊走邊看,邊聽邊問,並對調研中發現的問題提出相關的意見和建議。
在崠頂湖茶場會議室召開的座談會上,朱漢東強調,楓朗鎮黨委政府要充分認識抓好大埔角村“紅色村”黨建示範工程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要組建強有力的班子,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突出“紅色”特色,全力以赴打好“紅色村”黨建示範工程建設這場硬仗。在新農村示範村建設工作中,要把“三清三拆三整治”作為工作重點,全域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和基礎設施建設。要以產業為推手帶動創建示範村,進一步調動群眾、企業和外出鄉賢的積極性,挖掘農業增收潛力,拓寬農民致富管道。要按照時間節點和專案建設進度要求,分清輕重緩急,抓重點破難點,把“紅色村”黨建示範工程與新農村示範村建設結合起來,實現鄉村振興發展。
大埔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陳軍營,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藍欣,縣政府黨組成員鄧玉倫,豐溪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主任、林業局局長羅振康,縣交通運輸局、縣農業農村局、縣水務局等相關單位負責人陪同調研並參加座談會。
大埔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文明實踐活動舉行
為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縣委關於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部署要求,進一步加快全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3月29日,大埔縣在縣委、縣政府大樓二樓會議室舉辦大埔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文明實踐活動。大埔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偉平等出席。
活動傳達學習了全省網路安全和資訊化工作會議精神;縣稅務局工作人員宣講了《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政策》,深入淺出地解釋了個稅新政,使大家對新個稅法有了更加全面的瞭解;縣委宣傳部工作人員宣講了《三河壩戰役、中央紅色交通線的歷史意義》,讓大家進一步瞭解三河壩戰役和中央紅色交通線提供了幫助。
陳偉平指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是當前的一項重要工作。目前,大埔已構建起縣、鎮(場)、村(社區)三級文明實踐體系,今後將進一步全面協調推進全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抓好各個平臺建設,深入拓展文明實踐活動,不斷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大埔大地落地生根,為推動大埔打造“梅州康養文旅融合之星”、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生態縣提供強有力的精神動力。
吉玉陶瓷新三板掛牌
3月28日,廣東吉玉陶瓷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新三板)有限責任公司舉辦掛牌敲鐘儀式。該公司本月上旬正式在新三板開市交易,股票代碼為873189,轉讓方式為集合競價轉讓。
吉玉陶瓷是在原大埔縣桃源陶瓷工藝廠的基礎上於2012年5月改制成立,是一間專業生產釉下青花日用瓷的省級民營科技企業,2014年9月通過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產品暢銷歐美、中東和東南亞5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銷售量達9000萬元以上。自創立以來,該公司先後獲得國家陶瓷技術專利32項、陶瓷藝術與設計大賽金獎、科學技術獎等22項大獎。
根據公司招股說明,吉玉陶瓷主營業務為高檔日用陶瓷及藝術陶瓷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通過了ISO9001國際品質管制體系、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出口產品品質許可、輸美日用陶瓷廠等相關資質認證,獲國家智慧財產權局授權2項發明專利、16項實用新型專利、14項外觀設計專利。(範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