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国新闻

率先突破填補空白!中國海上首口二氧化碳封存回注井開鑽 发布日期:2023/3/20 来源: 打印
 新華社深圳3月20日電(記者王攀、印朋、梁希之)19日6時許,隨著對講機傳來「啟動」的指令,位於南海珠江口盆地的中國海油恩平15-1平台響起設備轟鳴聲,噴塗有藍色「中國海油」字體的馬達鑽具開始緩慢下沉入海。恩平15-1平台正式開啟二氧化碳回注井鑽井作業。這是中國第一口海上二氧化碳回注井。
  恩平15-1平台是目前亞洲最大的海上石油生產平台,去年12月7日投入使用。該平台搭載中國首套海上二氧化碳封存裝置,模塊重約750噸,核心設備包括二氧化碳壓縮機橇、分子篩、冷卻器等。
  回注井投產後,恩平15-1平台將規模化向海底地層注入、封存伴隨海上油氣開採產生的二氧化碳。中國海油方面介紹,恩平15-1平台預計高峰階段每年可封存二氧化碳30萬噸,累計封存二氧化碳150萬噸以上,相當於植樹近1400萬棵,或停開近100萬輛轎車。
  恩平15-1油田是中國南海首個高含二氧化碳油田。中國海油開展適應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的地質油藏、鑽完井和工程一體化關鍵技術研究,最終確定將二氧化碳封存在距離恩平15-1平台約3公里處的「穹頂」式地質構造中。
  「該種地質構造彷彿一個倒扣在地底下的‘巨碗’,具有強大的自然封閉性,能夠長期穩定地罩住二氧化碳。該口井水垂比高達3.4,意味著在鑽進過程中,垂直方向每向下增加1米的深度,水平方向就要前進3米以上。」恩平15-1油田群開發項目組鑽完井經理鄧成輝說。
  中國海油深圳分公司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郭永賓說,這是中國自主設計實施的第一口海上二氧化碳回注井,標誌著中國海油初步形成海上二氧化碳注入、封存和監測的全套鑽完井技術和裝備體系,填補了中國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術的空白。
  郭永賓說,當前世界範圍內可借鑒的海上二氧化碳回注井的鑽完井技術和成功案例近乎空白。中國海油成功研發了低密度耐二氧化碳腐蝕水泥漿體系、低溫流變性穩定鑽井液體系,優化封堵劑類型及粒徑配比,形成了海上二氧化碳捕集、回注、封存鑽完井工程技術體系。
  中國海油深圳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齊美勝說,中國海油將繼續加大科研攻關,推動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向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發展,提高採油效率的同時解決二氧化碳封存的問題,推動「岸碳入海」示範項目落地落實,為後續油氣田開發以及沿海高排放企業的大規模減排提供借鑒和指導,開闢降碳環保新道路。(完)


    24小时最新动态

    热点排行

    图片新闻

國際日報 (International Daily News)版權所有. 提醒:業者若未經許可,擅自引用國際日報網內容將面對法律行動. 第三方公司可能在國際日報網站宣傳他們的產品或服務, 您跟第三方公司的任何交易與國際日報網站無關,國際日報將不會對可能引起的任何損失負責.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032302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5122353001  X公網安備 450103024350154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X)字003號
©国际日报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