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国新闻
时光飞逝,岁月如歌。十年前的2月20日,联合国正式启动“国际藜麦年”,向全世界推广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印加土著民保存的千年稀有“谷物”,具有7000多年种植历史的主要食物藜麦。古代印加人将藜麦称之为“超级谷物”、“粮食之母”,主要种植国为玻利维亚和秘鲁。研究证明,藜麦,是最适宜人类的完美“全营养食品”,被国际营养学家称为营养黄金、超级谷物。藜麦最显著的特点是优质的蛋白质,含有人体必需的9种氨基酸,不含麸质。
志愿者是社会文明的使者,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千年目标需要全世界共同参与!“国际藜麦年”,“一粒种子”撬动了整个世界!期间,中国志愿者们响应联合国的倡议,热情参与这一具有国际意义的项目,特别是媒体志愿者的积极报道和传播,为履行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推动粮食安全尽一份社会责任,同时也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传播途径。开启中国“首届藜麦播种节”,大张旗鼓的宣传,从种植到推广。
藜麦(中国)种植项目初期步履艰难,2012年在山西娑婆乡引种成功种植仅1300亩。通过2013国际藜麦年的大力宣传,经过各方努力,包括政府、农户、企业、媒体、志原者、消费者的认同和参与,十年间,一粒种子播出去,一个产业兴起来。藜麦(中国)从种植、加工、销售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至2022年,全国藜麦种植面积已近30万亩。藜麦,帮助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将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开启一条“民富村强、景美人和”的乡村振兴之路。藜麦发展为乡村,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振兴注入“新生命力”,为贫困地区的农户名符其实的脱贫增收实现前所未有的跨越。2013年播种千年前的希望,2023年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路径选择贡献了中国速度。
十年间,志愿者是一张响亮的国际名片,藜麦(中国)农业因传媒业关注支持而迅猛发展。借“纪念国际黎麦年”十周年之际,感谢默默无问无私奉献的志愿者和媒体朋友们;感恩印加人送给全人类的礼物;谢恩成功引进“粮食之母”的武祥云先生。向传播藜麦的媒体志愿者朋友们致敬!向藜麦(中国)种植农户及研究者致敬!
【图片说明】图一为中国交响乐团为藜麦(中国)代言。图二、三为《国际日报》陈勉、曾旺强两位主编与作者在一起,共同为藜麦农业点赞加油!
(萨冰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