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国新闻

丘昌仁:真情超越梦想 一位印尼客家人的创富之路 发布日期:2024/3/7 来源:國際日報 打印

在印尼这个拥有2.7亿人口的千岛之国,每家每户的厨房里,几乎都少不了FKS Food(福克斯)集团供应的食品——糖、豆制品、小麦和大米宦粉。这个集团的创始人就是祖籍广东梅县的客家人丘昌仁。

丘昌仁,印尼文名字埃迪·库苏玛(Edy Kusuma),祖籍广东梅县大坪镇,1951年出生于印尼楠榜首府丹戎加兰。

如所有头脑灵活、踏实肯干的华人一样,丘昌仁从一个土产公司的实习生起步,一路打拼,成为印尼食品行业领军人物。2010年,丘昌仁应邀参与印尼客属联谊总会的领导工作,并在2020年当选印尼龙狮运动联合会总主席。

红溪河边白手起家

印尼爪哇岛向来都是这个国家经济、政治和文化最发达的地区。聚集在首都雅加达的华人大老板,有很多原本就是爪哇地区的工商世家子弟,其中不少人属于「富二代」,子承父业,后来青出于蓝。而那些来自外岛的华商巨头,则多半家境贫寒,只能白手起家,凭借过人的胆识和毅力,从底层慢慢煎熬,最终实现逆袭。

丘昌仁显然属于后者。他出生在苏门答腊岛的楠榜,父亲曾在巴剎(集市)的小食摊卖烧猪肉和牛肉丸,母亲是家庭妇女。家中有10个兄弟姐妹,丘昌仁排行老五。

丘昌仁和兄弟姐妹在一座用木板、铁皮和竹篱笆搭建的房子里,度过了童年时代。直到1969年端午节前夕,18岁的丘昌仁与二哥丘江仁,一同搭乘长途汽车,从楠榜港过渡跨海到爪哇的孔雀港,前往雅加达闯荡。自此,他开始进入三舅的公司做「实习生」。

“我当时年纪小,三舅作为老板让我在他公司当差。他是一位有着传统观念的前辈,对于我这个学徒晚辈的教导就是『天明即起,洒扫庭除』,嘱咐我做事要勤快,干活有眼色。”丘昌仁回忆,刚开始自己在舅父的土产公司跑腿,当小伙计。

“虽然刚开始打工,也谈不上什么工资待遇,但毕竟给了我一个机会,我在那里自我修炼,学到很多东西。所以我对舅舅一直心怀感激。”多年以后,丘昌仁这样总结自己初出茅庐的那段经历。

“那个时候在工作中学了很多东西。业余时间,我还参加雅加达商业学院的补习班,平时也找了很多书来读。我可能头脑反应比较快,学什么都容易上手,很受老板赏识。”

除此之外,丘昌仁也经常揣着支票跑银行,跑去小南门附近的早巴剎(早市),同那里上百家土产商户打交道。他的舅父当时做糖的生意,也是在那时,丘昌仁积累了不少经验和人脉。

5年后,这个聪明勤快的小伙计,基本上把有关土产生意的每个环节都烂熟于心,也懂得了赚钱的窍门。但是他知道,这种“出门看天色,入门看脸色”的打工日子,肯定不是自己长久想要的生活。

父亲常和他们兄弟说起一句客家人的谚语:祖业分不富,创业富长久。“何况又没有祖业可分,趁年轻力壮,不创业更待何时?”丘昌仁笑着说。于是,几个兄弟决定开一间小店,经营土产杂货,批发兼零售。丘昌仁和三个哥哥都拿出一点钱,最初在红溪河边一个临街的巷口,盘下一间很小的店铺,非常简陋。

二哥丘江仁主要负责店里的买卖,丘昌仁还在开展三舅公司的业务,平常也有关照店铺的生意,但并不具体打理。他虽然年轻,但视野相对开阔,对在店里称斤称两、开票收钱没有兴趣,而是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帮着拉一些客户,搞定那些大宗订单。大哥丘国仁和三哥丘冠仁,则在楠榜帮助椰城的弟弟办货进货。

因为位置不错,小店一开张,生意就十分火爆。正是在红溪河畔那段难忘的青葱岁月里,丘昌仁与兄长们携手拉开了商海生涯的帷幕。

“兄弟”公司打出一片天地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雅加达老城华人区,从小南门到早巴剎这一带,正是商贸最兴旺的时期。一到集市,舟船往来,人声鼎沸,卖布匹的、卖土产的、卖小吃的,商贾云集。其中早巴剎是远近闻名的土产交易中心,连带着与之相邻的红溪路,土产生意也非常活跃。

由于丘氏兄弟齐心协力,他们的土产质优价廉,顾客越来越多,那间木屋小店,不久便被一间正规的店面所取代。他们在旁边街上买下一间大的店铺,将近两百平方米。

因为业务量不断增长,这间店铺很快又不够用了,于是丘昌仁又在同一条街上再买一间店面。由于生意兴隆,丘昌仁便和几位兄长乘势而上,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联手成立了一间土产公司,取名索达拉(兄弟)公司。

索达拉(兄弟)公司成立之初,主要经营木薯究、玉米、大豆、黄豆、大米,但这些土产都是普通的大众货,货值比较低。后来随着饲料行业的发展,他们也开始转型出口咖啡、胡椒等货值较高的产品。丘昌仁说:“每当想做一件事,需要跳起来才能够得到,我总是问自己,别人能,我为什么不能?”就这样,兄弟公司日益红火。

在丘昌仁看来,很多时候,机会在眼前,但财富在远方。企业要发展壮大,就是要这山望着那山高。不能原地踏步,必须不停奔走,向上攀爬。

在这个兄弟团队的商旅征途中,丘昌仁逐渐由先锋大将演变为主帅,成为决策的主导者。随着公司陆续在各地开设分行,一个辐射大半个印尼的进货及销售网络很快建立起来。

一步一个脚印,一步快似一步。八十年代中期,丘氏兄弟公司已脱颖而出,并衍生出多个不同业务的公司,从而在雅加达强手如林的土产进出口贸易领域,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金融风暴中涅槃

1997年,亚洲爆发金融危机,首先席卷泰国,然后波及韩国、马来西亚和印尼,工人失业,经济萧条。印尼盾一路暴跌,至次年2月与美元汇率降至此前七分之一,银行挤兑,物价疯涨,政局震荡。当年5月,印尼又爆发了震惊世界的排华骚乱。

这其中,经济方面受到冲击最严重的,当数外贸企业,大批负债过重的厂商倒闭。以土产进出口为主的FKS集团,几乎遭遇灭顶之灾。

关键时刻,丘昌仁辗转腾挪,使出浑身解数,兄弟们并肩挽手,竭力使公司保持周转。企业多年积累的口碑信誉,也让多家银行仍对其抱有信心,纷纷伸出援手,力挺他们过关。最终,FKS从生死线上挣脱出来,保住了这块牌子。

抚今追昔,他们兄弟合伙的公司没有在金融风暴中沉没,一路跋涉到现在,这在同类企业中不啻为一个奇迹。

丘氏企业如何化解这次金融危机?1990年代,因业务需要,丘昌仁经常出国旅行。他在狮城认识了一些有名的商界前辈,得到他们的指教和提携。他还前往日本、欧洲、南美和北美,考察农场和农产品交易,也逐渐认清了现代进出口生意的规律所在——区域性贸易集团的形成和发展,正在成为国际贸易的显著特征。丘昌仁说,做这个行业,好比大海行船,船太小肯定开不远,必须不断发展成航母编队,才能抵抗大风大浪。

随着公司跨国贸易越做越大,丘昌仁不断接待来自欧美的客户。与之打交道的政商人士越来越多,为抵御风险和后来超常规发展埋下伏笔。

金融风暴之后,丘氏企业在涅槃中改造更生,也在危机中把握了历史机遇,从而脱胎换骨、再度崛起。他的公司抓住时机,积极向政府申请原糖、大豆、玉米和小麦等大宗商品的进口加工的“准字”,最终拿到了进口经营有关大宗农产品的配额和牌照。

就这样,丘氏企业由高处俯冲,实现弯道超车,开始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

2003年,他创办的集团更名为Tiga Pilar Sejahtera Food,经多方合纵连横,成功上市,再于2021年更名为如今的FKS Food Sejahtera。

如今,该集团以全方位的“从农场到餐桌”的商业模式,在五大洲20多个国家为2800多家客户提供服务。主要从事农业大宗商品的交易、物流、销售及食品加工。

FKS集团分别在西爪哇芝卡朗、东爪哇泗水、南苏拉威西望加锡,以及北苏门答腊棉兰的工业区开办了两家大型糖厂、三家面粉厂,以及大豆、玉米加工等企业。

每日每夜,FKS集团都在源源不断把加工生产的数百万吨农产品,输送到印尼全国159个城市的10000多间商超网点。与此同时,该集团还在美国、巴西等国收购经营大豆和甘蔗生产基地,并在全球1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办事机构。

让更多人把龙狮舞起来

丘昌仁的儿子丘成义从美国留学归来,经过一番历练,目前已经成为CEO。如今,丘昌仁大胆放手,把经营大权交给儿子,自己也从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其主要精力一方面用来谋划方向性的宏观战略,一方面用来投入有关社团的组织运作。

作为印尼龙狮运动联合会总主席,丘昌仁如今常常为印尼的“龙狮运动”四处奔走。他希望有更多的印尼华侨华人支持这一运动,“让更多人把龙狮舞起来,让舞龙舞狮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印尼进一步发扬光大。”

小时候,丘昌仁经常在街上看到侨社组织的舞狮活动,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在他看来,舞龙舞狮具有天然的感染力,只要一敲鼓、一打锣,马上就会有印尼民众跑过来观看龙狮表演。

如今,印尼全国舞龙舞狮团体和培训机构不少于500家,其中有27个省300多家已加入印尼龙狮运动联合会,个人注册会员2000多人。印尼龙狮团体多次出国参加一些国际赛事。

“我们为此深受鼓舞,因为所有印尼人都知道舞龙舞狮来自中国,这是他们对中华文化产生好感的一个最直接的渠道。”丘昌仁说,龙狮运动在印尼,绝不仅仅是一项普通的民间娱乐,而是加深文化交融,深化印尼与中国友好的有力推手。

今年是中国农历甲辰龙年,丘昌仁领导的印尼龙狮运动联合总会已经确定,将于年中在雅加达举办“总统杯”国际舞狮大赛和“国防部长杯”舞龙锦标赛(舞龙运动已成为印尼国军各部队的训练必修科目,参加比赛的也大多是印尼军方代表队,此举加深了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有益于华人同胞在印尼的长治久安)。印尼国家青年体育部也将于年内举办全国运动会,并且已经把包括北狮在内的龙狮运动列入金牌项目。

身为一位海外出生长大的客家人华商巨子,丘昌仁最大的愿望就是在印尼这个椰风蕉雨的国度,以中华龙狮文化促进各国民间的人文交流与合作共赢。

 丁见 李志全


    24小时最新动态

    热点排行

    图片新闻

國際日報 (International Daily News)版權所有. 提醒:業者若未經許可,擅自引用國際日報網內容將面對法律行動. 第三方公司可能在國際日報網站宣傳他們的產品或服務, 您跟第三方公司的任何交易與國際日報網站無關,國際日報將不會對可能引起的任何損失負責.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032302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5122353001  X公網安備 450103024350154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X)字003號
©国际日报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