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国新闻

湛江:大城势已成,其可兴 进的态势在延续 发布日期:2024/2/9 来源:國際日報 打印

2023年,是湛江改革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首站来到湛江,从北到南走遍雷州半岛,为湛江发展擘画蓝图,手把手教导湛江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湛江坚定扛起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湛江的使命任务,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凝聚起共同奋斗的磅礴力量,一步步把战略蓝图描画成湛江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

风正时济,湛江满帆快进正当时。

稳中求进

进的态势持续发展

当前,湛江正处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后,湛江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美誉度得到空前提升,各类要素资源加快聚集,一大批引领性改革举措、标志性工程项目、支撑性保障安排相继落地,众多国内外大型企业前来拓展布局、加大投资,为湛江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省委、省政府对湛江发展寄予厚望,支持政策不断加码。尤其是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继续利好湛江、给力湛江,一如既往支持湛江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并在高水平推进湛茂都市圈、琼州海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这些都将为湛江发展释放巨大政策红利。

同时,湛江的产业结构、动力结构、城乡结构正发生积极变化,特色农业、滨海旅游、生态环境等资源优势正加快转化为发展动能,为新征程上实现新的更高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湛江经济保持企稳回升向好态势。去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781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96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58亿元,增长7%。

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湛江拿出了更多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纵深推进改革创新、结构调整、动能转换,不断增强经济发展韧性。

今日之湛江,稳的格局没有改变,进的态势持续发展。

制造强市

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构建

湛江亮出“拼经济”新打法,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深入实施高质量建设制造强市五年行动计划,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挺起高质量发展的“硬脊梁”。

宝钢湛江钢铁国内首套百万吨级氢基竖炉项目、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首期项目建成投产,中科炼化2#EVA项目开工,廉江核电一期工程加快建设,陆上风电、集中式光伏并网规模排名全省第一……去年湛江全年实施制造业重点建设项目53个,迈出高质量发展坚实步伐。

当前湛江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被遴选为省重点支持建设五个主平台之一,新引进项目43个,新开工项目19个,现代化产业重大平台规模初具。

去年3月,湛江首个承接产业有序转移“反向飞地”——湛江·湾区飞地(东莞)暨湛江·湾区招商服务中心正式成立,这标志着湛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承接产业有序转移,推动两地产业协同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与此同时,科技创新体系发展按下“快进键”。我市坚持“立足湛江、服务海洋,面向产业、面向市场”,高标准推进湛江国家高新区、湛江湾实验室建设,加快布局湛江绿色石化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

去年来,湛江招商引资态势良好,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出台“促进先进制造业招商引资10条”,梳理绿色石化、绿色钢铁、绿色能源、绿色食品、新材料等产业招商线路图,依托巴斯夫等龙头企业开展产业链招商。全面推进“拿地即开工”“全程代办”服务,引进项目223个,协议投资额超1482亿元。

相向而行

与海南全方位跨海融通

去年湛江党政代表团赴海南考察学习,推动广东、海南签署相向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与海口市签订合作协议,进一步巩固与海南相向而行基础,蓄积更多“进”的动能。

湛江开展新时代湛江徐闻港现代化水陆交通运输综合枢纽规划编制,谋划实施24个项目、总投资1270亿元,努力把徐闻港打造成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的现代化水陆交通运输综合枢纽。

从高空俯瞰,徐闻港如同展翅鲲鹏。广东·海南(徐闻)特别合作区宛如延伸出海岸的金手指,触发着两地从隔海相守走向跨海融通的新愿景。

去年徐闻县以“飞地模式”推动国际企业(徐闻-海口)科技创新中心等项目落地,让湛江再次被世界的目光所聚焦。

利用特别合作区的区位优势,项目采取海口、徐闻企业双注册模式,贯彻湛江与海南相向而行的要求,以国际企业科技创新为跳板,发挥徐闻优质园区特色产业政策优势,加速外资企业向湛江转移,在徐闻落地生产型项目。

湛江强化与海南相向而行,深化与海南在先进制造、现代物流、海洋科创、文化旅游等领域合作,同时积极鼓励驻湛高校、科研院所加强与海南科研机构合作。

此外,琼州海峡客滚运输应急保障基地水上工程、徐闻港口进港公路支线工程等项目正如火如荼建设中。湛江正积极推动琼州海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上升为省际合作平台。

向海图强

挺进特色型现代海洋城市

去年9月,“海威2号”智能养殖平台竣工投产,单个养殖周期可收获超100万斤优质海鱼,成为湛江首个三万立方米半潜桁架式养殖平台。当前全市水产产业链年产值超700亿元。

向海而兴、向海图强。湛江始终把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建设特色型现代海洋城市,推动湛江从海洋大市向海洋强市迈进。

去年来,湛江全力加快打造全国现代化海洋牧场示范市,湛江湾实验室龙王湾园区落成、智慧渔业大数据中心启用,全国首个金鲳鱼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初步建立,金鲳鱼产业集群获批创建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湛江蚝产业技术研究院揭牌成立,全球首例全潜悬浮定深高抗台养殖平台“海塔一号”动工建设……湛江挺进深蓝的脚步从不停歇、步步铿锵。

今年,湛江强化海洋功能和特色,正抓紧制定特色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规划,系统推进蓝色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坚持陆海统筹、港产联动方面,湛江持续优化临港产业布局,加快发展海上风电、高端海上装备、海洋新材料、海洋生物、滨海旅游等产业,建设具有辐射带动力的海洋经济产业带。

湛江实施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十大行动”,坚持全链发展、立体开发,打造更具韧性和竞争力的海洋牧场全产业链。

同时,湛江正大力开展海洋种业技术攻关,坚持自立自强、自主可控,推进“育繁推”一体化发展,打造南方水产种业基地。

双向开放

改革拓展发展空间

湛江地处“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北部湾城市群等国家战略交汇处,拥有广东自贸区湛江联动发展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开放平台,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湛江主动融入“双区”,深度对接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建设,加快完善与广州“核+副中心”动力机制,建设广州市-湛江市产业转移合作园,打造全省产业协作高质量发展新示范。

以《湛茂都市圈发展规划》为引领,湛江构建“双心一极点六轴三圈层”都市圈发展格局。同时,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加快口岸智慧化转型,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培育外贸新动能。

未来,湛江还将进一步强化与国家战略的要素链接、市场链接、规则链接,深化与港澳台、东盟以及欧美等地的合作交流,让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等在湛江高度集聚、高效配置,在对内对外双向开放中拓展经济纵深。

交通提档

推动城市发展能级进阶

去年4月,一批满载小家电等货物的集装箱装上驳船,以“深湛组合港”模式从湛江港启运至深圳蛇口港,直接搭乘国际货轮发往越南、阿联酋等国家。这标志着“深湛组合港”正式启动,湛江港作为首个粤港澳大湾区外港口,成功跻身“大湾区组合港”扩圈范畴。

在乘风破浪、激流勇进中,湛江现代化综合交通不断提档升级,成功入选2023年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纳入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布局。

加快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去年全市交通固定资产完成投资131.9亿元,一大批公路项目通车、水运项目投产。全市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增长11.4%和3%,增速排名全省第一方阵。

湛江湾海底隧道通车在即,广湛高铁湛江段累计投资113亿元,合湛高铁可行性研究获国家发改委批复,环城高速南三岛大桥、湛江机场高速一期、茂湛高速改扩建、海川大道扩建等项目建成通车……细数去年湛江交通建设的高光时刻,不胜枚举中呈现“节节进取”的态势。

湛江空港发展更是突飞猛进。随着乌鲁木齐航空首航湛江并正式进驻湛江,结束了湛江民用运输机场没有驻场航空公司基地的历史。湛江机场首座城市候机楼也建成投运。雷州通用机场项目签约,徐闻通用机场开展选址工作。

去年湛江吴川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约274万人次,同比增长108%,创下了新机场转场以来新高。全年完成货邮吞吐量约7282吨,同比增长90%,创下了湛江民航货运历史新高。

湛江坚持将完善基础设施与拓展发展空间、改善公共服务、提升治理效能相结合,推动城市发展能级进一步提升。

来源:湛江日报 湛江新闻网


    24小时最新动态

    热点排行

    图片新闻

國際日報 (International Daily News)版權所有. 提醒:業者若未經許可,擅自引用國際日報網內容將面對法律行動. 第三方公司可能在國際日報網站宣傳他們的產品或服務, 您跟第三方公司的任何交易與國際日報網站無關,國際日報將不會對可能引起的任何損失負責.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032302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5122353001  X公網安備 450103024350154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X)字003號
©国际日报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