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亚太地区要闻

「跨市地鐵」加速中國都市圈「同城化」進程 发布日期:2025/8/2 来源: 打印

 新華社深圳8月2日電(記者王豐)又有多條「跨市地鐵」要來了!位於粵港澳大灣區的深圳與東莞將有3條地鐵線路實現銜接,連接深圳與惠州的地鐵線路也在謀劃,包含三市的深圳都市圈正朝著「同城化」方向發展。   深圳市發展改革委主任郭子平日前受訪時表示,目前深莞兩地正推動深圳地鐵10號線東延、11號線北延與東莞3號線銜接,6號線支線北延與東莞1號線銜接,建成後可實現深圳與東莞的鳳崗、松山湖、濱海灣新區等地軌道聯通。   深圳是中國重要的科創中心城市,而東莞則是製造業重鎮,兩地之間日均有百萬人次通行。三條跨市地鐵不僅將給更多穿行雙城的市民帶來「同城生活」便利,也將重構深圳都市圈的空間邏輯和產業邏輯。軌道交通如同輸送養分的毛細血管,將深圳的創新動能持續注入東莞的製造肌體。   粵港澳大灣區包括香港、澳門2個特別行政區,以及內地的廣州、深圳、東莞、佛山、珠海等9座城市,其中內地9市大致分屬於廣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和珠西都市圈,日均出行量超600萬人次。   早上在廣州喝早茶,中午到佛山吃順德菜,傍晚去惠州看日落……在粵港澳大灣區,廣州都市圈的「同城化」正在快速推進。   2024年5月,廣佛南環、佛莞兩條城際正式開通運營,與已開通的佛肇、莞惠城際實現首尾相連、四線貫通,形成一條橫跨廣州、佛山、東莞、肇慶、惠州5座城市的交通大動脈,實行「站站停+大站快車」的公交化運營模式,並被納入最新的廣州地鐵運營圖,被譽為粵港澳大灣區「最長地鐵」——「灣區1號線」。   「以前從佛山家裡到廣州的公司,每天往返5個多小時。現在我的通勤時間縮短了一半還多,又快又舒服。」家住佛山的謝先生切身感受到了「同城上班」的便捷和幸福。   種種信號表明,中國大都市圈正在進入「跨市地鐵」時代。由地鐵、公交化運營的城際鐵路、高效換乘的綜合性交通樞紐等元素共同構成「跨市地鐵」交通網絡,讓中國大都市圈內的居民「跨市如跨區」,也助力人才、資本、技術等市場資源要素暢通奔湧。   早在15年前,中國第一條跨市地鐵——廣佛地鐵就已開通運營;上海地鐵早在2013年就已開向江蘇昆山;北京與河北「北三縣」的跨市地鐵正在建設中。目前,中國已批復17個國家級都市圈,在各自規劃中,「1小時交通圈」成為不少都市圈的目標。   深圳都市圈的「跨市地鐵」也近期頻繁傳來利好消息,深圳近期發佈的城際軌道規劃中,11條跨市線路(如穗莞深、深惠、深大城際)正加速建設。   各都市圈內部「同城化」進程加速的同時,都市圈之間的流動也正在變得更加順暢。   由中鐵建工集團承建的深圳機場東站正在建設中,規劃車場規模6台14線,深江鐵路、廣深第二高鐵、深大城際鐵路以及多條地鐵等將在此交匯,旅客上樓可搭乘飛機,下樓可換乘高鐵和地鐵,所有中轉最快可在5分鐘內完成。   中鐵建工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深圳機場東站建成後,將是全國最大的空鐵聯運地下高鐵樞紐站之一。從這裡出發,半個小時可到廣州都市圈的廣州南沙自貿區,1小時可到珠西都市圈的江門,將成為大灣區的關鍵樞紐站點之一。   密集的軌道網,將高效引導人才流、技術流、資金流、信息流在中國大都市圈內部以及之間快速、有序湧動,讓核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得以更充分地釋放。   「人員流動實現高效化,產業整合必然走向深入,都市圈的協同效應和整體競爭力將獲得質的飛躍。」交通與發展政策研究所(ITDP)東亞區首席代表劉岱宗說。(完)

    24小时最新动态

    热点排行

    图片新闻

國際日報 (International Daily News)版權所有. 提醒:業者若未經許可,擅自引用國際日報網內容將面對法律行動. 第三方公司可能在國際日報網站宣傳他們的產品或服務, 您跟第三方公司的任何交易與國際日報網站無關,國際日報將不會對可能引起的任何損失負責.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032302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5122353001  X公網安備 450103024350154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X)字003號
©国际日报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