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艺术书评

致敬大先生 弘揚教育家精神 ——首屆“梁伯聰和他的留法四弟子”學術研討會在梅州舉行 发布日期:2024/5/16 来源:國際日報 打印

為學習、致敬和研究“大先生”,弘揚教育家精神,推動教育文化事業的高質量發展,結合慶祝中法建交60周年和廣東省梅州中學建校120周年,廣東開放大學省級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粵港澳大灣區名人與大學文化研究中心與廣東省林風眠藝術研究與實踐中心、嘉應學院林風眠美術學院和梅州市梅江區梅州中學於523日在梅州市聯合舉辦首屆“梁伯聰和他的留法四弟子”學術研討會。著名學者、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平原為研討會題寫會名。來自全國各地的50多名專家學者參加了研討會。

 1.jpg

1、參觀研討會的嘉賓在梅州中學崇實書院合影紀念。

2.jpg

2、羅海鷗代表主辦單位致辭並作主旨發言

3.jpg

3、與會嘉賓代表參觀梁伯聰故居,在鶴和樓合照紀念

4.jpg

4、羅海鷗贈送雙奧書法家都本基題寫給他和外甥女的作品給母校梅州中學

5.jpg

5、丘成桐、羅海鷗、陳金鑾、陳伶俐、許鴻飛、利青等為梁伯聰雕像揭幕

6.jpg

6、由中國美協副主席、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題寫雕像名字,廣東美協副主席、廣州雕塑院院長許鴻飛製作的梁伯聰雕像。

微信图片_20240514114710.jpg

7、丘成桐院士在梁伯聰雕像揭幕儀式上講話




研究“梁伯聰和他的留法四弟子”有重要現實價值和深遠歷史意義

 

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廣東省美術家協會主席、廣州美術學院黨委書記林藍教授在開幕式致辭說:“今天,在林風眠先生故鄉和母校梅州中學舉辦‘梁伯聰和他的留法四弟子’學術研討會,意義深遠。梁伯聰先生出身書香門第,才貫二酉,參加過清末最後一期科舉考試,是梅州歷史上最後一批秀才。三尺講臺,三十四載,先生以國文以書畫啟迪一屆又一屆學子,化於春風,沐於杏雨,中國美術學院青史留名的‘梅州三劍客’林風眠、林文錚、李金髮以及大音樂家李樹化正出其門下。得先生身教言傳,四位弟子各領風騷,以創作教育匯中西精萃,以筆墨音聲傳時代精神,在中國藝術史寫下濃墨重彩的千秋一筆。”

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委員、華東師範大學教授錢初熹在寄語中說,林風眠的藝術道路始於東方,融合西方,進而又影響世界,堪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成功樣本。在林風眠的母校梅州中學舉辦“梁伯聰和他的留法四弟子”學術研討會,具有重要價值與深遠意義。55日,我們將在中華藝術宮舉辦“中國式風景——林風眠吳冠中藝術大展”館校結合美術教育活動,從教育實踐的維度,帶領青少年近距離觀賞林風眠的作品,感悟藝術大師的筆墨韻味與審美意趣,形成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的態度和價值觀。

粵港澳大灣區名人與大學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華中科技大學兼職教授和博士生導師羅海鷗代表主辦單位致辭。他說,在慶祝中法建交60周年和梅州中學建校120周年之際,梅州中學為林風眠、林文錚、李金髮和李樹化“留法四傑”的恩師、在梅州中學任教34年的“大先生”、教育家梁伯聰立像,梁伯聰的外孫、數學大師丘成桐院士專程回來,與市區領導一起為梁伯聰雕像揭幕,聯合大專院校共同舉辦“梁伯聰和他的留法四弟子”學術研討會,以及舉辦“梁伯聰林風眠師生作品展”,具有重要現實價值和深遠歷史意義。

廣東海洋大學副校長鄧逢光博士提出,梁伯聰和他的留法四弟子的教育敘事,演繹一段名師出高徒的近代教育向現代教育轉型的教育佳話,可謂中學教育的成功典範。留法“四弟子”無疑是幸運,因為他們遇到了可稱“大先生”的梁伯聰,梅州中學是光榮的,因為有一批像梁伯聰這樣的好老師!在高質量推進教育現代化的新征程上,審視和研究那段成功教育中傳統文化和現代教育、名師素養和高徒培育、教育本土化和國際化等內在關聯與邏輯性,無疑對探索現代教育綜合改革和創新複合型人才培養提供有益借鑒和參考。

瀋陽師範大學教育學院院長樸雪濤教授說,梁伯聰與他的留法弟子在中國現代化轉型的重要歷史時刻,本著教育救國、教育報國的理想信念,博采中西兩種文化之精髓,不忘本來,面向未來,譜寫出了中國現代文化教育發展的華麗篇章。其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教育理念,其包容開放的教育情懷,在今天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仍具有重要啟發與借鑒價值。

廣州美術學院城市學院黨委書記蘇雲升提出,這次研討會,對挖掘疏理宣傳推廣和保護利用發展廣東梅州的客家文化資源,尤其是藝術人文教育資源,增強梅州客家人的文化自信和加強廣東文化強省建設,具有積極而深遠的意義。

廣東畫院一級美術師、二級教授黃唯理則強調,梅州中學有著輝煌厚重的校史。我們應很好地傳承梁伯聰-林風眠的美育理念併發揚光大,這就是重視傳統文化學習和知識結構的豐富與融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嶺南美術出版社《收藏·拍賣》運營總監黃潤宇提出,在20世紀初,隨著中國的現代化步伐加快,一批有遠見的青年學子前往海外深造,他們希望學成歸來後能為國家的現代化貢獻力量。其中,梁伯聰和他的四位留法弟子——林風眠、林文錚、李金髮、李樹化,成為中國現代藝術教育和文化發展的重要推動者。梁伯聰不僅是這些傑出學子的啟蒙教師,更是他們思想和藝術追求的重要影響者。作為一名具有前瞻性的教育家,梁伯聰對他們的藝術道路和人生觀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

今天,當我們回顧梁伯聰和他的留法四弟子的藝術與教育貢獻時,不難看出他們在推動中國教育現代化、促進文藝復興中的歷史地位。他們的工作不僅為中國教育界留下了豐富的遺產,也為後來的藝術教育家和創作者提供了寶貴的靈感來源。

 

致敬大先生 弘揚教育家精神

 

羅海鷗在《培養超越老師的學生——從梁伯聰林風眠看教育家精神》的主旨發言中強調,建校120年來,梅州中學之所以能夠培養“個性各異、領域眾多”的優秀乃至傑出人才,關鍵在於其擁有一批好老師,即大先生和教育家,其優秀代表便是梁伯聰。梁伯聰畢生從事教育,不求名、不圖利,甘淡泊、耐寂寞,在梅州中學任教長達34年,以其深厚的國學和精湛的詩書畫,啟發和滋養了一屆屆學生,使學生具有崇高境界、詩性和遠方,培養出超越自己的林風眠、林文錚、李金髮、李樹化等傑出藝術大家和鐘皎光、孫亢曾等文教名家。其弟子林風眠是中國美術學院前身國立杭州藝專創校校長、中國現代美術及其教育的一代宗師,林文錚是教務長、中國美術史論大家,李金髮是雕塑系主任、中國現代象徵派詩歌的創始人,李樹化是音樂系主任、中國現代音樂的奠基者之一。尤為難能可貴的是林風眠繼往開來,守正創新,培養了超越老師的趙無極、朱德庸、吳冠中、席進德、艾青、劉開渠等一大批享譽世界的藝術大家。通過研究,不難發現,培養“師出同門,風格各異”的學生是梁伯聰、林風眠師徒作為大先生之所以為大的共同特徵;甘為人梯,“培養超越老師的學生”是梁伯聰、林風眠作為教育家的核心精神和使命擔當。在推進中國教育現代化進程中,我們特別需要這樣的大先生,需要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為此,可以把“梁伯聰和他的留法四弟子”作為一個“教育現象”,作為培養傑出人才的成功範例深入研究,以此為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現中國教育高質量發展,建設教育強國提供參考借鑒和精神力量。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廈門大學原副校長鄔大光教授指出,當前,黨和國家正在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古往今來,諸多先賢聖哲,在教化育人方面卓有建樹,都能稱之為教育家,其精神品格,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教育家精神。談及教育家,不能不論及他們的弟子,如孔子和十哲七十二賢、馬相伯和年譜裏的二十四弟子、章太炎和章門弟子、葉企孫和兩彈元勳等,學生和老師一起,成門立派,興學建宗,共同成為一代叱吒風雲、舉足輕重的社會群體。梅州,人傑地靈,也有著梁伯聰和留法四弟子的佳話。由此可見,育人為本,是教育家的底色。我們常說,做學生,遇到好老師,是學生的幸運。同樣的,做老師,培養出好學生,則是老師的責任,老師的好,不止自身學問的好,德行的好,更有學生的好!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原副院長、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學術發展諮詢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馬陸亭以“文化教育相融之偉力”為題分四個方面作了論述。提出,第一,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教育家源於實踐,形成思想,在教育事業上做出不凡成就並產生廣泛影響,有行動追隨者、思想傳播者和事業繼承者,教育家精神是對中華民族優秀教師群體所蘊含品質內涵和精神特質的概括。梁伯聰培養了一批名師大家,一些人如林風眠其成就、名氣甚至超越了老師,這就是名副其實的“大先生”,這種現象值得研究。第二,以文化人、以教化人。第三、外化於形、內化於心。文化和教育都可以有形和入心,既促進人的成長,也有推動文明進步。第四,文化教育力量的進一步彰顯。文化和教育是有磅礴之力的,是國家發展重要的“軟實力”。

大師能否被培養?怎樣培養?中國美術學院繪畫藝術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周豔博士在“詩性梅州,大師搖籃”發言中說,梅州中學、梁伯聰先生給出了一種答案。在120年的育人歷程中,梅州中學人才輩出,群星璀璨。僅藝術界,就走出了林風眠、林文錚、李金髮、李樹化等中國現代藝術教育、中國新藝術的先驅、一代宗師,堪稱大師搖籃。林風眠、林文錚、李金髮和李樹化,為中國藝術史發展作出了卓著貢獻,可謂是中國現代藝術教育史上的梅州“四傑”。隨後,她分享了林風眠先生在國美的故事。

華南師範大學粵港澳大灣區高等教育研究院副院長陳先哲教授以《客家文化與教育家精神——從梁伯聰與丘成桐出發》為題,從“梁伯聰與丘成桐的淵源與精神根魂”、“客家文化與教育家精神結合的優良傳統”、“客家文化與教育家精神結合的現代性轉化”和“地方文化與教育精神的國家意義”四個方面對弘揚教育家精神作了精到的分析和闡述。

深圳市特區文化研究中心首任主任楊宏海教授說,梁伯聰可謂是“名師育英才”,其在廣東文化教育界極為典型,有三點啟示。一為“獎掖後進,甘為人梯”;二是“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三是“傳承文脈,樹立典型”。

中國陶瓷工藝美術大師、華南理工大學陶藝文化研究所所長黃修林教授說,中國需要專家,更需要大家、大先生。這幾天參加梅州中學建校120周年慶祝大會暨首屆“梁伯聰和他的留法四弟子”學術研討會,參觀他們故居、紀念館等,深深感覺到梁伯聰先生知識淵博全面,詩書畫樣樣精通,並且學識和動手能力強勁,其詩書畫印,項項都是大家風範。中國現當代大學中小學、需要綜合素質高的教師,更需要“大先生”,需要弘揚教育家精神。

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博士生導師劉亞敏教授提出,梁伯聰從教34年的經歷與成就,證明了“教育是昂貴的,而藝術教育是崇高的”。首先,藝術教育紮根於文化;其次,藝術教育終究是樹人的教育;第三,從事藝術教育的教師是純粹的;第四,藝術教育是地方、學校教育的底色,在育人中發揮著浸潤作用。

廣州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羅必武教授分別從藝術學和教育學角度梳理和詮釋了梁伯聰和他的留法四弟子在中西藝術融合、中西教育結合方式上的邏輯路徑,在文化傳承、藝術創作和藝術教育等方面帶來了新的啟示與思考。

嶺南師範學院特殊教育系執行主任楊潔博士則認為,梁伯聰身上體現出來的教育家精神有三點,一是言為士則、躬身教壇;二是循循善誘,榜樣教育;三是胸懷世界,托舉學生。

此外,著名詩人黃禮孩說到,120年前,中國近代最重要的詩人之一黃遵憲先生創辦了梅州中學,後來出了詩人李金髮,他成為中國象徵主義詩歌的鼻祖,但梅州中學後來再沒有出現過影響中國詩歌進程的詩人,這是一個遺憾。詩教在梅州中學一個是一個重要的遺產,但願梅州中學從“梁伯聰和他的留法四弟子”中領悟到更多,重新建立起人文教育的高地。

中山大學博雅學院博士生導師陳慧副教授就“如何理解李金髮詩對象征主義的取鑒”指出,李金髮在法國象徵派詩歌特別是波特萊爾《惡之花》的影響下開始創作詩歌,在詩歌語言、藝術手法、情感體驗、思想形態等方面都有所創新。他對象征主義的吸收不是一種表面的移植和簡單的嫁接,而是全面立體深入的吃透,再與中國的語言意象和情感思想相交融。這對於我們如何學習西方同時形成自己的主體性是很有啟發的。

 

地方文化學者對梁伯聰和他的留法四弟子的研究和林風眠對家鄉對中國對世界的影響力

 

參與梁伯聰故居鶴和樓布展撰稿的《梅州僑鄉月報》主編劉奕宏說,梁伯聰是梅州近代教育轉型時期的一位傑出教育家,舊學根底深厚,又不乏新知,以一種嶄新的教育理念培養學生,即開放的方式引導、教育學生,這是他的學生中能夠湧現出留法四弟子這樣優秀人物的重要因素之一。他是書香門第出身,卻淡泊名利、始終如一從事基礎教育事業;他恪守傳統的士大夫精神,又包容西風東漸的時代潮流,從事女子教育,輸送兒子學習西醫。更重要的一點是這位擅長書畫篆刻的藝術教育家,不固守個人的藝術風格,對具有天賦的學生林風眠(林鳳鳴)的藝術之路,沒有過多的限制和干涉,儘管他後來對林風眠的藝術風格態度有所保留,但當年對學生打120分的破天荒之舉,意在說明學生的天賦在己之上。這種海納百川的開放態度間接促成留法四弟子在美術、音樂、文學等領域大放異彩。

正在編撰《林風眠長編年譜》的知名林風眠研究專家林勇軍借用中國美術學院院長高世名“林風眠是一條路,林風眠是一個群體,他共塑了中國近現代藝術教育史一以貫之的學術之路、教育之路和研究之路”的話,以《歷史視野下梅州中學走出的藝術家群體》為題,探討了梅州中學培養出的四位傑出藝術家林風眠、李金髮、李樹化和林文錚,以及他們對中國近現代藝術史的重大貢獻。

《林風眠畫傳》作者、《梅州日報》主任記者李錦讓提出,關於梁伯聰先生與林風眠等留法弟子的師承關係上,學術界太多聚焦在先生對弟子們在圖畫和國文造詣上的影響,而忽略了先生在精神人格層面的影響。圖畫和國文上的影響,屬於知識技能,這是後天可以通過勤奮習得的;但精神人格上的影響,一是靠老師的薰陶點化,二是靠個人的人生感悟,這需要在心性上下功夫。

客家泥塑名家劉沅聲說,作為大先生、教育家和藝術巨匠,梁伯聰和他的留法弟子林風眠等不僅是文化和教育的引路人,也是人類文明發展路上的燃燈者,他們的智慧、胸襟和魅力不僅對時代產生影響,對廣大民眾尤其是家鄉一代代青年的進步和發展產生重要的引導和啟示作用。

“漢字彩書”發明人、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何柏俊則講到,林風眠卓越的藝術成就與融合中西的創作風格一直影響著他,但更令他感動的是林先生作為時代藝術的探路者和中國現代藝術教育的泰山北斗,帶給他無盡的啟發和反思。二十多年前,他正是受林風眠融合多元文化與藝術的影響,尋找到傳統與現代之間的探索方向,以自身家學淵源帶來的傳統文化認知,結合從事工藝美術創作的經歷,再借鑒西方現代藝術元素,開創了“彩書”漢字藝術之旅。

林風眠的藝術影響,不僅僅在家鄉,而且在中國,甚至在世界,是廣泛而深遠的。遠在加拿大的“雙奧”書法家都本基因故不能前來參會,他在書面發言中說到,相對於徐悲鴻、齊白石而言,林風眠是更加全面的藝術大師,他改造了中國繪畫。他將西方油畫的理念與中國傳統文人畫的技法相調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將剛中帶柔的線條發展到極致,又施以豐富的色彩,使畫面剛正、柔順、養眼且抒情;還將西方野獸派馬蒂斯的表現手法,調和到中國畫中,使繪畫的表現力和張力達到極致。說林風眠是中國的、東方的畢加索實不為過。大師一生顛沛流離,嘗盡人間冷漠,但矢志不渝,心無掛外,為藝術戰。都先生強調,因時空差別,他未能傾聽大師教誨,但林先生的作品、思想、理念、藝術、為人,又時時刻刻影響著他,影響著畫壇,影響著整個藝術世界。

都先生最後充滿中國人的自豪感動情地說:“林風眠大師像天上一顆亮星,永遠照耀著我們。”這與著名書畫家、美國紐約現當代藝術研究會會長大澤人(王慶祥)發來的賀辭有異曲同工之美妙:“梅州有材,於斯為盛。伯聰代傳,林風永勁。騏驥驊騮,八荒馳騁。華夏崛起,舉國同慶。”

最後,羅海鷗向母校梅州中學捐贈了都本基題寫給他和外甥女的書法佳作“風眠萬裏,魂系千秋,大師桑梓,代有知音”。廣州嶺南文化研究會會長、廣東財經大學江冰教授發言,作研討會小結。他提出,今天,當我們面對百年名校時,該說些什麼?在他看來,至少有三層意味值得開掘:其一是傳承;其二是發揚;其三是未來。回望為前行,以歷史為鏡,以偉人為範,背靠“五千年”,堅持“三面向”,創造新未來。

據悉,429日上午,在舉行建校120周年慶祝大會暨“梁伯聰和他的留法四弟子”學術研討會前夕,梅州中學舉行了梁伯聰雕像揭幕儀式。數學大師、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主任、求真書院院長、梁伯聰外孫丘成桐院士專程回到梅州,與廣東開放大學原黨委書記羅海鷗,市委副書記、梅江區委書記陳金鑾,市政府副市長陳伶俐等一起,共同為梁伯聰雕像揭幕。

參加研討會的嘉賓和代表,觀賞了在梁伯聰體育館前面剛落成的梁柏聰雕像,還參觀了由著名雕塑家、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題寫展名的“梁伯聰林風眠師生作品展”,參觀了梁伯聰故居、林風眠故居和林風眠紀念館。(/靜耘 傑友)


    24小时最新动态

    热点排行

    图片新闻

國際日報 (International Daily News)版權所有. 提醒:業者若未經許可,擅自引用國際日報網內容將面對法律行動. 第三方公司可能在國際日報網站宣傳他們的產品或服務, 您跟第三方公司的任何交易與國際日報網站無關,國際日報將不會對可能引起的任何損失負責.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032302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5122353001  X公網安備 450103024350154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X)字003號
©国际日报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