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化艺术

蒼山鑄志 墨海耕耘 ----中國當代書畫家李玉龍 发布日期:2024/5/1 来源:國際日報 打印

李玉龙.jpg

李玉龍,1950年生,河北任邱市人,自幼酷愛書畫藝術,多年來,筆耕不輟,在繼承傳統繪畫的基礎上不斷變法求新,力求藝術形態的完善性,深具匠心,風格日益成熟。在藝術上,不刻意迎合時人,力求寫意抒情,作品內容豐富,筆墨酣暢,線條粗曠有力,並以國畫傳統的手法融入油畫的現代色彩,中西畫技巧妙結合,逐漸形成了個人鮮明的藝術風格。

李玉龍現為中國書畫家協會會員,一級畫師,中國公共關係協會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北京穀泉畫院副院長,北京華夏名人書畫院副院長,中國民革黨員,白城市第一屆政協委員,白城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微信图片_20240419122358.jpg

寫意與求真之融合

(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單國強)

近年來,在逐漸涉足當代書畫作品的鑒賞過程中,發現河北畫家李玉龍的中國山水畫頗具特色,所繪鷹、虎之類動物以及水墨、設色山水,既具濃郁的傳統筆墨,又呈扎實的寫生功底。據悉他是自學成才的,進一步流覽他各時期若干畫作後,才領悟到他之所以能自學成才,既基於他的筆耕不輟,更由於他較正確的入門之徑。具體探討其

學畫經歷,對於有志於畫藝者當不無裨益。

李玉龍先生的近期畫法是以水墨寫意的禽鳥走獸畫見長,筆墨粗勁潑辣,風格雄健豪放。然觀其其他作品,也有較工細精微的畫法。以他最喜繪的蒼鷹而言,遠瞻雲際中的蒼鷹,筆墨就極為細緻,身羽或用細筆勾描,或用水墨暈染,富有毛茸茸的質感和明暗立體感,造型也準確逼真;即使背景樹石,也用極精微的筆墨,勾染相兼地刻畫出斑駁的樹皮的凹凸的山石,頗具有真實感。顯然此畫是以素描寫生為基礎,有扎實的西畫功底,同時又熟稔中國畫的筆墨勾染法,故全圖仍屬中國的水墨走獸畫。所繪獅、虎亦如此,《雄獅圖》中的獅,《長嘯鎮百獸》中的虎,均細勾密染毛髮、軀體和斑紋,使體貌極富有質感,並準確表現出骨骼結構和前後透視,中西法結合,形與神兼備。山水畫亦具寫生意味,如《北國銀裝圖》,取景即用焦點透視法,近大遠小,筆墨雖紛披率意,也旨在再現樹石,屋宇於積雪的明暗凹凸,宛如親睹其景。這些作品的畫風,均顯示出李玉龍先生在師法自然,寫生求真方面所下的功夫。然而,汲收西法必須與弘揚中國畫傳統相結合,李玉龍先生在擷取傳統精華方面也作了努力,如《高崖雙雄圖》,在保持造型準確性的同時,加強了筆墨的寫意性,用筆謹嚴為放逸,增強了速度和力度。簡勁粗放,背景松樹最見明顯;水墨也變細緻的暈染為闊筆的渲染,墨階濃淡有致,墨塊自然滲合,以蒼鷹身羽最為顯著。這些筆墨,極具中國水墨畫寫意,簡逸,求神似,富韻味的特色。山水畫中,作於甲申(2004年)初春的《水閣觀書圖》頗具代表性,景色已改為平遠,高遠,深遠相結合的“三遠法”佈局,使境界開闊許多;樹石的勾皴也頗為傳統,求總體形態的氣勢和筆墨形式的多變,而不拘泥於物象細枝末節的酷似。整幅畫的風格更多傳統意味,而迥異於西方的風景畫。

李玉龍先生試圖將造型之準確與筆墨之寫意融為一體,創出中西結合的新樣式,其鼎革之路是可行的,所樹立的風格也頗具新意。然而,要做到寫意又不失真,求真又不工謹,使兩者融合無間,互補互映,是頗為不易的。同時,在求筆墨之縱逸和氣勢之磅礴的同時,又注意不失之於霸悍和外露,做到粗中有細、放中有斂、剛中有柔、方在有潤,將對立的因數加以和諧結合,也是技藝到爐火純青、運用自如的重要標誌之一。盼李先生在中國畫的創新之路上繼續大膽探索,熔古今中外於一爐,建樹起彪炳當代的新樣式。

注:單國強,現為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委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24小时最新动态

    热点排行

    图片新闻

國際日報 (International Daily News)版權所有. 提醒:業者若未經許可,擅自引用國際日報網內容將面對法律行動. 第三方公司可能在國際日報網站宣傳他們的產品或服務, 您跟第三方公司的任何交易與國際日報網站無關,國際日報將不會對可能引起的任何損失負責.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032302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5122353001  X公網安備 450103024350154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X)字003號
©国际日报网版权所有